DUAN WU
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天中节等。“端”即“初”也,指开始或事物的边缘。农历正月是“建寅”月,按地支顺序,五月正是“午月”,五日也就称“午日”,初五也就可以说成端五了。因为午月和午日中“午”字重复,所以又叫重五。古人把午时当做“阳辰”,于是“端午”又可谓“端阳”。
端午节的起源
霸州端午民俗
过端午,霸州百姓便开始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做五毒衣。
民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按照老年间的说法,端午这天是重五之日,是春末最热的一天,五毒出没,蚊虫也开始增多,所以大家都会用焚烧菖蒲和艾草的熏烟来驱虫。端午节还未到,大街小巷已摆满了成捆的艾条,艾叶独特的香气为端午拉开了前奏。过端午节时,要在门头上插艾棵子和缝戴艾包。艾叶片呈灰色,有一股特异香味,晒干点燃可驱蚊虫,入药有止淤活血的功能。
旧时五月初四,姑娘们开始采集艾叶上,用丝绸边角废料缝成小巧玲珑的艾包,戴在胸前衣扣上,或扎在辫梢上。有的还采来杨叶、柳叶、榆叶等,用手指掐碎混杂后缝在艾包里,或者干脆把几种树叶扎在辫梢上,又跳又唱:“戴上艾,不怕怪;戴上杨,不怕狼;戴上柳,不怕狗;戴上槐,大鬼小鬼不敢来……”
五月湿热,毒虫出没,民间有一种驱除五毒的方法,就是把五毒绣制在衣饰上,制成五毒衣,衣服上还要绣一只神气活现的大公鸡,这样才能震慑五毒。尤其要给小孩子穿上,才能祛邪避灾,逢凶化吉。
每到端午时节,中亭河烟波浩渺,两岸芦苇浩荡。苇叶翠绿清香,便是最好的粽叶。全家围坐一团,粽子包起来。
胜芳古镇历史悠久,素有北方小苏杭之称,其端午民俗深厚,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标志性活动,在胜芳古镇有着特别的地位。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反映出胜芳在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中同舟共济、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胜芳的赛龙舟活动每年端午节都会吸引众多京津冀游客慕名前来观看。参赛队伍在比赛中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让观众深感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