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十四五”期间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行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赤峰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复核工作于12月10日圆满收官。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赤峰市共有文物遗址7340处,占自治区总数的三分之一。自4月26日开始,赤峰市四普工作全面进入田野复核阶段,共组织成立了41支队伍161人开展实地调查。市旗两级落实四普经费880万元。赤峰地区幅员辽阔,多种地形并存,文物遗址点较为分散、道路不明、酷暑极端天气等原因,增加了普查难度,但普查队成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顶酷暑、冒严寒,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奔赴山间田野,优质高效开展普查工作。
为尽快完成实地复核工作,为下一步工作预留充足时间,12月5日,市四普领导小组从市四普办普查专班工作队抽调工作人员11人,从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喀喇沁旗、红山区、元宝山区普查队抽调业务骨干12人,从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抽调考古专业骨干教师、优秀学生14人,组成了总人数37人的10组普查队伍赴敖汉旗打响田野复核收官之战。
截至12月10日,除完成7340处遗址、遗迹的田野复核之外,全市共新发现遗址217处(不含长城)。
赤峰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复核工作圆满收官,得益于赤峰市坚持把组织领导、实地调查、督促指导、宣传动员作为重要举措,精心谋划部署、整合资源力量、强化协调联动,推动四普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成效。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协调有力。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乔雪峰和分管副市长张国华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步成立1个专家组、3个工作组和4个检查组。12个旗县区比照市里做法,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均为四普工作“双组长”。督促指导各旗县区按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各旗县区四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主要责任、办公室主任负直接责任,各地区必须做到“四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人员队伍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宣传引导到位,自上而下拧紧责任链条,推动各地四普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集中专业力量,开展技术指导。坚持集中专业力量开展技术指导。邀请社科院、中科院、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吉林大学、赤峰学院等机构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赤峰四普工作专家组,加强对各地的技术指导,及时解决普查队伍实地调查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文物普查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专家组先后深入敖汉、宁城、元宝山、林西等旗县区开展技术督导19次,帮助各地解决实际问题50余个。
三是以老带新,培育新生力量。聘请参与“三普”工作的老同志参与到普查中来,通过手把手传授、面对面指导方式,以老带新,薪火相传。这一举措不仅加速了新队员的成长步伐,更推动了团队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
四是科技赋能,助力普查高质高效。在实地调查中,各旗县区按照技术路线要求,紧跟步伐,全面加强了普查工作的新技术应用,充分运用无人机、北斗系统、5G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了普查工作。同时,巴林左旗、喀喇沁旗聘请第三方测绘公司,使用全站仪、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系统(PTK)、无人机等设备完成航拍影像信息采集、文物空间矢量数据采集、文物本体和建控地带边界测绘等工作,提高普查质量。
五是统筹各类资源,加强宣传引导。市和旗县区两级普查办公室与各级媒体充分对接,通过奔腾融媒、赤峰日报、赤峰电视台、红山晚报等新闻媒体,及各单位微信公众号、简报等载体,广泛宣传普查成果,市县两级媒体累计刊发相关稿件180余篇(条)。刊发简报33期,印发文件24个,拍摄制作宣传视频20个。6月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赤峰四普工作进展、普查范围、内容及目标,呼吁全社会关注并支持我市四普工作。社会宣传方面,选取敖汉旗、巴林左旗等文物大旗作为社会宣传的重点地区,利用灯杆道旗、街道社区宣传展板、农村牧区墙体等载体,张贴、悬挂、印刷关于强化文化遗产保护、支持四普工作的宣传标语、海报、条幅等500余处,全面营造了支持文物普查、加强文物保护的浓厚氛围。
六是做好督导检查,助推普查落实。市普查办联合市纪委监委,将四普工作情况纳入专项整治督查检查范围,派出4个联合督查组深入各旗县区开展实地督查检查,对经费拨付、实地调查、宣传引导等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推动普查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
下一步赤峰市将持续扎实做好内业资料整理、图纸绘制、数据录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与专家团队的紧密合作,严格开展质量审核工作,全面准确地摸清我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整体状况,为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