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1篇文章
12月25日,辽宁日报《辽望经典》策划报道组和歌剧《苍原》主创走进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在留学生院306学术报告厅为城建师生带了一堂关于艺术的通识课,一场关乎文化自信的思政教育讲座。
“辽味”是何种韵味?
“辽味”是何种韵味?辽宁日报《辽望经典》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辽宁文艺史上的16个经典作品,回望岁月,感应历史。讲座上,辽宁日报文化部吴丹介绍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画作《赤壁之战》,歌剧《苍原》等经典作品的创作故事。吴丹从《苍原》展开,向师生介绍了“凝重沉雄如史,磅礴豪迈如诗”的辽宁歌剧韵味。《苍原》创作团队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团结协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熊熊燃烧,形成了《苍原》精神,展现了磅礴大气的“辽味”。讲座现场,学生们体验朗读《苍原》台词,一同体会歌剧力量,感受经典“辽味”。
管理学院工程造价(本)232班的刘兴通说:“当我读到这些台词,我仿佛真切地看到‘一缕曙光照射出来,历经艰辛......这段东归壮举在历史上凝固了’,走进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这就是辽宁人通过作品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满腔热血。我日后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辽宁文艺,先从《辽望经典》的推荐开始,感受让人自豪的‘辽味’。”
“辽味”从何处而来?
“辽味”从何处而来?《苍原》主演傅伟林分享自己饰演渥巴锡的经历,他说:“一部剧,一个角色的第一次出场非常重要,要一下子抓到观众的心。”为了让观众信服,他从步伐到袍子,各处细节浑然一体,努力换来了舞台上立体的首领渥巴锡形象。“站起来呀!”浑厚的歌声响彻报告厅,学生们回以热烈掌声,随后,傅伟林以《苍原》片段为引,分享了人物情绪和戏剧冲突的设置,分享了文艺经典创作的“血与泪”。“辽味”就在日夜的排练中,在细节的锻造中,在经典的千锤百炼中,传承发扬,感染着观众。学生们在讲座现场目光炯炯,听得入神,深刻感受到了《苍原》精神和家国情怀。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241班的梁瀚亓说:“此前傅老师主演的歌剧《邓世昌》进校园,我在台下感受到了歌剧的魅力,这次深入了解《苍原》,并近距离地聆听了傅老师的纯声演唱,更是被歌剧魅力所折服,也通过剧情的深入解读,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我对歌剧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激励着我在我所热爱的事情中努力奋斗。”
《苍原》讲述了清乾隆年间,寄居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二百四十年的中国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对自由的追求,在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毅然举族东归,行程万里,历时七个月,付出重大牺牲,终于回到中国故乡天山的故事。《苍原》由辽宁歌剧院创作并于1995年首演,曾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文华大奖”及十个单项奖,入选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已成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歌剧经典,被誉为“西洋歌剧传入中国以来最优秀的一部力作”“中国歌剧艺术发展史的里程碑”“新时期中国大歌剧创作的高峰”。
据悉,此次《辽望经典》走进城建校园讲座是辽宁日报特别推出“从《辽望经典》读懂一个了不起的‘辽’——辽宁日报策划报道进校园活动”的第三场。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进校园”活动,旨在通过经典作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形式,让广大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经典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充分发挥美育教育熏陶引领作用,增强文化育人效能,汇聚起广大青年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机和活力,引领广大青年践行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使命与担当。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看《辽望经典》花式进校园)
来源丨党委宣传部
摄影丨李 想
排版丨倪 娜
初核丨聂晓天
复核丨王 琪
终审丨邓晶晶
©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新媒体中心
学校举办“聚智赋能·继志图新”第四届教学学术沙龙
我校校长马凤才教授、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吉燕宁教授被授予辽宁省民办教育“最美攀登者”称号
叮咚 您预制的朋友圈已到货
致敬攀登者 信念铸辉煌丨辽宁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