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经典作品 塑造文学辉煌
点击上面 关注我们
知名•专业•权威
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
联合推送
刊头书法:陈宜浩先生作品
作者简介
周葛良:汉族,中共党员,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人,平生爱好诗词书画。
《青年文学家》理事会荆楚分会理事,浙江省诗词盈联学会会员,丽水市诗词学会会员。中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会员,吴门八雅书画院院士。缙云县壶溪书画社秘书长。诗词、散文、书法等作品在多家书刊杂志上发表,并参赛获奖。
枫桥漫话
/周葛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烩炙人口的诗句,数千年来传唱在华夏的大江南北,亿万中华儿女无人不晓,无人不会。殊不知就这短短的四句诗,是古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这改革开放的时代,在发掘资源,搞活经济的理念引领下,这寒山寺与枫桥就成了当地发掘文化遗产,开发旅游产业,发展地方经济的风水宝地了。
枫桥在苏州境内,寒山寺外,横跨上唐河。是京杭大运河在苏州段的一处古代石拱桥。古时这里是苏州城水路要冲,漕运重地。是为水陆交通要道。凡漕粮经此,官方在此设卡护粮,封锁河道,禁止其他船只通行,故后人又讹传为封桥。
由于是运河至苏州城水路要冲,当时经过枫桥的文人雅士甚多。留下了很多诗词佳作。南宋范成大《吴郡志》云:"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旁,自古有名。南北客经过,未有不憩此桥而趣咏者"。这些名篇大作大大地彰显了寒山寺与枫桥的名声。尤其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家喻户晓,老百姓妇孺皆知,在民间长期传诵。故此,这里也必然地被彔入了江苏省地名文化遗产的名单。
站在桥上举目而望,各处景色真乃赏心悦目。这里有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就在脚下。有与枫桥相峙而立的江桥,有明代抗倭的关寨铁铃关,更有诗人张继的座式巨型铜象,更有香客如流,游人络绎不绝的寒山寺。
张继的铜像更是成为了景区的圣像。游客到此都会去摸摸他的手指,据说一摸能书生高中,二摸能招财进宝,三摸能姻缘美滿。
张继先生出生在唐开元年间。曾经六次进京赶考,在天宝十二年终成正果,考取了进士及第。然张先生虽然取得了进士及第,但因安史之乱,朝政荒废,朝庭迟迟不于选派任职。夜泊枫桥,心中充满看羁旅之思和家国之忧。亲身感受着月落乌啼,霜天寒夜的悽凉。孤舟客子空对江枫渔火的孤独,表达了张继内心的无限悽凉与苦恼。这首诗就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中写出来的。成为了千古名篇且无意间造福了后人。
铁铃关是明嘉靖年间为抗倭御敌所建。当时倭寇入侵我东南沿海各地,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当时苏州阊门地区,依托大运河交通优势,十分富庶繁华。成为了倭寇觊觎的目标。嘉靖三十六年,为防倭寇进犯,由苏州知府尚维持和吴县知县安谦督建铁铃关。从而铁铃关与关前的古运河、枫桥构成一道扼守苏州城西的军事屏障。发挥了御寇安民的重要作用。
一九四九年四月21日,国民党警备司令汤恩伯在苏州城西京杭运河一线布防。铁铃关成为了防线的重要支撑关口。四月27日解放军攻克了铁铃关,取得了攻城的胜利,见证了苏州解放的历史瞬间。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因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而名声远扬。使之成为千古名刹。其建筑风格独特,以明清风格为主,布局严谨,气势辉宏。主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等。寺內木雕石刻等装饰工艺充满着佛教文化气息。寺内拥有巨大的诗碑及佛钟,极大地吸引着游客的好奇与兴趣。让人感受到东方佛教的攸久与辉煌。
人都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确是人世间最美花园仙境。游遍祖国大好河山的人们,少不了到苏杭走一遭。饱览这人间仙境的美景,而来苏州,这寒山寺是不可不去的,且欣赏枫桥美景更是必不可少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