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婚恋、地界、债务等矛盾纠纷进入多发、高发期,各类风险防范进入关键期。为有效防范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案事件发生,西和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县局主要负责同志沉入基层、一线督战,要求基层派出所紧盯“派出所主防”定位,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深入践行“预防警务”“背包警务”,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早处置,早回访,努力以民警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平安指数”,为广大群众欢度春节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以防为要 提升源头管控能力
“今年务工收入怎么样,在外有没有遇到什么难处,有没有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1月24日,苏合派出所负责人成辉带领社区民警、村干部走进明星村群众家中,通过拉家常的方式详细询问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情况,并向村干部详细了解村社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为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西和县公安局结合以往岁末年初社会面治安防控经验,紧扣“输入”和“存量”两个关键点,动员全局上下以党委班子分片包抓、机关警种部门包抓支援派出所的形式,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牵引,以110接处警、情指中心研判、社区民警走访底册等为依据,积极动员全局上下警力,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利用“一早一晚”和“第三人、第四人”的策略进行排查排摸,对已排查出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输入性矛盾纠纷和潜在的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力争做好排查走在前、化解走在先,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滴管施策 提升纠纷化解实效
“都是隔墙邻居,邻居比亲戚亲的多,就一两米的地界,相互退让一步,走起路来大家都方便。”在派出所矛盾纠纷调解室,何坝派出所所长田解冻通过“背对背”“面对面”矛盾纠纷调解法,一番说服开导双方当事人满意而归。
为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实效,基层派出所紧密联合乡镇综治、司法、村干部等力量,高效利用“警调对接”“三调对接”等机制优势,按照一般矛盾“主动解”,复杂矛盾“联动解”,重点矛盾“配合解”的矛盾纠纷分类处置机制,“滴管”施策,对于辖区内产生的小微矛盾纠纷,实行民警与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共同组织就地调解,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防范在最小状态,对较难的矛盾纠纷,主动协调职能部门,建立多元化解模式,有效提高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效率,达到矛盾纠纷化解最佳效果,实现被动应付转为主动解决。
事后回访 提升事后巩固率
“多亏你们,要不是你们的三番五次地开展思想工作,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回想起来真有些后怕……”矛盾纠纷当事人李某对社区民警叶彦龙说。
为防止矛盾纠纷反弹,基层派出所秉承对每一起矛盾纠纷“管到底、管到位”的理念,紧盯矛盾纠纷跟踪回访工作,常态化对已化解和未化解的矛盾纠纷适时开展回访,通过对当事人的思想状况、行为有无反常、对调解程序的意见和建议、有无新的矛盾纠纷苗头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矛盾纠纷后续最新动态情况,并针对性地开展相关预防工作,防止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复,进一步巩固调解成果,做到案结事了,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处置闭环。
普法宣传 提升群众防范意识
“春节期间是朋友聚会的集中期,但要文明聚会,千万不要酒后驾驶、酒后滋事、聚众赌博……”在村委会广场,蒿林派出所社区民警申浪一边向群众散发安全防范资料,一边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向群众讲解打架成本和法律后果。
为有效防范春节期间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基层派出所始终把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作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关键环节,围绕矛盾纠纷的危害、个人如何预防矛盾纠纷、发生矛盾纠纷该怎么办等方面,以“沿街普法、入户讲法”的形式广泛开展主题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有纠纷不冲动,有纠纷先冷静,有纠纷找民警”的“三有”思想,教育群众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习惯,从根源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NEWS
监制|李 宁
审核|武亚琼
编辑|马高强
发布|西和公安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