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礼
2013年,82岁的陈友礼一直在贵州务农,无意间看到一个“老兵关怀”活动,他走上前小声说道:“我也打过鬼子”。
有人来采访。因为老人说11岁就当了兵,采访组送他一张照片,想以此给老人一些慰藉和回忆。
▲13岁的陈友礼
照片附有英文标注:Lee Chan-hon,13岁,已当兵两年。拍摄日期,1944年11月23日。
没成想,老人老泪纵横:“这就是我呀。”经鉴定,这少年确是陈友礼。
陈友礼老人出生于1931年,贵州人;1942年,年仅11岁的他参加了中国远征军,驻扎在云南。1944年11月,美国战地记者来到滇缅战场,这个13岁的娃娃兵立马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于是有了这张陈友礼竖起大拇指、面露微笑的照片。作为奖励,美国记者给了他两块饼干。只是,陈友礼本人再也没有见过这张照片。1947年,16岁的陈友礼在解放战争中随部队投降并被编入解放军,1950年10月,他成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战士。然而,抗战+志愿军的双重殊荣在当时并没有给他带来足够的荣耀,在特殊时期,由于当过“国军”,他被开除公职和军籍,直到1979年结束“改造”回乡务农。当兵13年,这是陈友礼唯一的一张照片。由于历史的捉弄,他的故事被人遗忘,也没有人把他当作“英雄”。直至近些年,寻找“抗战老兵”成为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件事。那么,陈友礼这张被尘封了70年的照片,又是如何突然出现的呢?
原来,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记者拍摄的两万多张中国抗战照片被封存于美国国家档案馆。没有中国人知道这件事。2008年,也许是上苍的指引,国内一家公司为拍摄纪录片,到该馆查询资料,无意中发现了这些照片。当年美军专有一个照相兵连,他们拍的这些照片,既专业又现场,不仅细节极多,而且每幅都有详细标注。陈友礼的这张13岁照片,就是从这批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照片中发现的。面对多达2.3万张未面世的中国抗战照片,国人就像一跤跌入宝藏堆。随后八年,扫描,抢救,还原,保护,各种技术性手段、政策性措施,目标只有一个,让历史回家。光回家不够,回家的目的,是让更多同胞看到先辈浴血奋战的真实场景。于是,2016年,浩浩30卷、精选8000幅照片的《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出版。
这套书由张宪文、杨天石等一众近现代史大咖学者亲自编订,浩浩30卷、每一卷都有不同的主题,包括“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滇缅公路”“战时民生”“战火家园”等等。本套书甫一出版,便在出版界、史学界、及全社会引起滔天巨浪。这些在美国尘封了70年的老照片,终于在中国人面前公之于众。
本套书的价值不用多说,权威,客观,原始,完整,真实,专业,生动,丰富。打开这套书,16开大开本、油纸高清印刷,任意翻几张照片,就会被带入当年,那呼啸的飞机、行进的坦克、怒吼的大炮、喷火的机枪,那浓烈的硝烟、密集的弹坑、纵横的战壕、累累的遗骸,疮痍的大地,冲击力十分强烈。
很容易,你就会血脉贲张,或者潸然泪下。当看到瘦弱的女兵、稚嫩的娃娃、先辈们光脚在搏杀,没有人能做到不动容。
铭记历史,是我们不需要再喊、也能记在心中的口号。这8000幅出版成册的照片,没有文字的加工,它们就是最真实、最原始的呈现。在这里,没有人解读,没有偏见与色彩,只有每个读者发自内心的感受。由于一些原因,本书现已绝版,仅余最后不足30套。先知书店从出版社争取到最后库存,感兴趣的书友,点击下图,可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收藏(现在还可享限时8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