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文摘   2024-10-05 13:28   重庆  


编者按:

2010年12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期间,专程来到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看望同学们。习主席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人生一年之春、一日之晨就是我们的大学时代,这是一个黄金的时期”,“一定要利用好大学时期,很好地打下这个基础”。他嘱咐同学们“立志要高、起步要低”,“重视实践、知行合一”,“端正择业观念,精准定位,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号召同学们到基层去,到边远地区去,到社区去,到农村去,到军营去!


14年来,全体重师人牢记殷殷嘱托,以“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精神,扎根西部,奉献边疆,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翟腾飞:回到家乡 建设家乡!


翟腾飞,我校201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2015年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任教,2020年在第十四师昆玉中学任校长,现任新疆华山中学党政办主任。


近十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胡杨精神”,扎根在边疆,教育在边疆,保持着育人初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始终走在建设新疆教育事业的最前线。


翟腾飞


“我在南疆的一个角,有个叫‘华山’的家”


翟腾飞从初中起,便在新疆库尔勒市上学,高中就读于华山中学。高考考入我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进入大学后,翟腾飞一直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自身师范生素养。大四择业时,原本计划考公或考编的他,在面对家乡教师资源紧缺的情况,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新疆库尔勒市成为一名老师。


“我一直想要回到南疆,去那片广阔的天地发展自己,这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在南疆的一个角,我有一个叫‘华山’的家!”


“这两年的昆玉生活,收获很多,趣味也很多。”


“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到高中母校,远处的皑皑雪山依旧壮丽巍峨,但此时的我已经从学生成为了一名教师”,翟腾飞感慨万分。


在华山中学教学期间,翟腾飞一直践行着“教育稳疆”的使命与担当,努力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用心用情回报母校,建设南疆教育事业。


翟腾飞在辅导学生


为落实教育帮扶政策,2020年,时任华山中学党政办副主任的翟腾飞主动申请参加对口帮扶新疆建设兵团十四师昆玉中学。他与华山中学的援教团队一起,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改革,开启了长达两年的教育帮扶计划。

 

翟腾飞在昆玉中学担任校长一职。初到昆玉中学,他既忐忑,又跃跃欲试。忐忑的是自己太年轻,负责的却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4000多人的学校;而充分的准备,期待在这片天地施展作为、将想法付诸实践的抱负又让他跃跃欲试

 

为了让“送课送教、共同发展”的理念落实到昆玉中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完善九年级、高三年级备考体系时,翟腾飞以“华山中学高考备考文化策略”为题,展开专题讲座,详细介绍华山中学高三精细化管理的教学经验。就这样,翟腾飞采取“移交”的方式,将华山中学优秀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毫无保留地带给了昆玉中学。


同时,翟腾飞还因地制宜推进“五育融合”第十四师昆玉市2018年集中加强校园绿化建设,时隔两年,校园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广布的法桐,一至深秋,树叶纷纷飘落。


昆玉中学图书馆


为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家乡、学校的变化,在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翟腾飞带领美术组老师就地取材,教同学们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贴、组合,感受用树叶作画的乐趣。


学生树叶画作品


翟腾飞认为,“五育融合”活动不必那么“高大上”。美就在身边,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动手能力,要从小处着手,从他们做得到又喜欢做的地方做起。望着窗外的法桐树,翟腾飞回想两年来的昆玉生活,“收获很多,趣味也很多。”


“我定竭尽全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兵团人、一个教育者的初心。”



梁丽娟:青春在边疆绽放


梁丽娟,广西钦州人,我校2016级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第三十八团的一名基层公务员。时间转瞬即逝,迈入在新疆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对于当初的选择,梁丽娟直言,“从没想过放弃,也从未后悔过”。


“我从未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头脑要为群众思考,眼睛要为群众关注,双手要为群众伸出,双腿要为群众迈出。”2019年1月14日,重庆师范大学博雅楼504会场,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人民调解员”马善祥在“改革先锋进校园”主题宣讲中分享着自己亲历的改革故事、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和“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传递给大家。聆听宣讲的梁丽娟被深深打动,会后还专门写了几百字的感悟。

决定报名西部计划的时候,梁丽娟已经拿到了广东佛山一所学校的offer,正在计划报到。“尽管已经有了offer,但当我看到西部计划报名的时候,一下子就心动了。”


梁丽娟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马善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故事,更是让她深受鼓舞。因此,选择报名西部计划对于当时正值22岁的梁丽娟来说,“完全遵循内心的选择”

 

初到新疆,迎接梁丽娟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辽阔与荒凉。梁丽娟工作的新疆第二师第三十八团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团场,位于塔克马拉干沙漠边缘,距离库尔勒市七八百公里之遥,交通不便,条件艰苦。


“尽管当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有想到会那么偏远。”一天的大巴颠簸,梁丽娟深刻地感受到了新疆之大,沙漠之广。但这一切并未让她退缩,反而激发了她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决心。“我很激动,期待在这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好好施展一番自己的抱负。”

 

岁月更迭,梁丽娟在新疆成长改变,但始终初心未改。当每一次被问及是否后悔时,她都会给出一样的答案,“从未后悔过”


梁丽娟


我想成为一个“真不错”的梁丽娟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梁丽娟的答案是,“想要成为一个‘真不错’的梁丽娟。”嘴上是这么说的,行动上她也是这么做的。

 

初到团场的两年,工作量大,事务繁杂,快速的工作节奏给梁丽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我崩溃过也大哭过。”起初,梁丽娟的工作需要跟职工群众打交道,帮助职工群众解决房屋、土地、补助资金发放等问题,由于经验缺乏,梁丽娟并未达到自己对工作的要求和理想状态,压力日益增加。


梁丽娟在听取群众诉求


但梁丽娟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她开始仔细研读资料、深入走访调研,用心了解每一位职工群众的情况,渐渐成为了他们信赖的“知心人”。


梁丽娟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一位职工群众来到办公室询问事项,梁丽娟未问名字便准确称呼来访职工并说明其家庭情况等,“那名群众感到很惊讶,我居然知道他”,也就是在那一刻,梁丽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她深知,这份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完成任务本身,更在于那份被需要、被信任的幸福感。


四年来,三十八团的变化日新月异,火车站的落成缩短了与库尔勒市的距离;沙漠公路、飞机场进入规划施工;足球场、公园等基础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天变得比一天好。每一处变化,梁丽娟都看在眼里,也亲身感受着、经历着。


梁丽娟在群众家里调研


作为三十八团的一份子,新一代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一直激励着梁丽娟。梁丽娟认为,兵团精神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更是激励自己前行的力量。


“我会不断为谋求团政发展而努力,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立足个人岗位、现实工作,做好每一件为民众服务的小事,像沙漠中的一株胡杨一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我为自己是一名重师人而骄傲”


从重师毕业四年,梁丽娟的微信头像还是学校三春湖畔自己与“I love CNU”的合影,“我把头像当做自己的念想,在重师学习生活的四年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


梁丽娟在校期间留影


梁丽娟用“幸运”形容与重师的相遇,来到重师,是她人生很大的转折点。在大学的日子,梁丽娟收获很多,“重师给了我很好的成长平台,通过重师收获了很多很好的老师和同学。”


毕业后,学校和学院的老师们也一直牵挂着她。从2020年初踏新疆时辅导员们送的贴心礼物,到学校老师代表前来探望走访,再到每年学校寄来的一些纪念品,每一份关怀都让梁丽娟感到无比温馨。


梁丽娟朋友圈截图


“重庆是我的第二故乡。”梁丽娟笑语中充满感激,“被学校和老师们记挂着、关怀着,是我最大的幸福。”



 许祖荣:初心如磐 守护一方热土 


许祖荣,我校2019级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公务员。


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许祖荣把扎根边疆、建设祖国视为自己的信仰,努力践行“不负盛世、不负韶华”的使命,以实际行动回应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许祖荣


“走,向西北去”


大三时,面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困惑,许祖荣曾一度迷茫。正当他苦苦思索时,学校发布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招录信息。他曾到新疆旅游过,被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深深吸引,同时也被兵团精神深深感染,看到招录信息,他的目标愈发明确:到西北去,加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兵团精神是坚持下去的信念”


初到新疆时,许祖荣对工作内容和环境感到陌生。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他意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改变不了的,就去适应它。”


起初,他负责宣传工作,任务包括舆情监测、收集群众网上诉求和对接媒体记者。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他不断磨砺意志、提高能力。在岗位调整后,许祖荣的工作任务又增加了党建工作。面对较为繁重的工作,大学阶段的学生干部经历,让他对岗位认知和工作内容相对熟悉,很快上手。


许祖荣在群众家里调研


高强度的工作以及较大的文化、气候差异,让许祖荣也曾产生退缩的想法,但指引他前行的是边疆上无数用生命践行兵团精神的榜样:从上海来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新疆的陈茂昌、在冬天跳下界河堵住决堤口的魏德友、手术后不顾医生嘱咐坚持工作的连队书记……而身边加班时互相帮助互相打气的同事,关心职工生活状况、陪伴职工一起加班解决问题的领导,都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勇气。


在新疆工作的这段时间,许祖荣亲眼见证了他的努力为这片土地带来的变化。过去,当地房屋多由土块和木头构成,久经风霜又年久失修,且处于地震带附近,随时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当地推出房屋改造政策。为把好政策宣传好、落实好,许祖荣通过走访调研,宣传政策,倾听意见,充分利用政策推动房屋改造工作,通过拆除和新建的方式,提升当地居民居住条件。目前,当地已基本没有特别破旧的房屋。


许祖荣参加志愿活动


此外,他还参与了志愿服务队成立、当地环境整治、文化娱乐场地、设施建设等工作。


对于许祖荣来说,“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已经不仅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让他坚持下去的信念。


“这就是胡杨精神”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这就是胡杨精神。”许祖荣赞叹胡杨树的美,更对胡杨精神有着深刻的认识。


“大家对于新疆的印象可能是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但当你真正来到这里,就会发现许多奇迹。石河子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的第一个城市,之前是寸草不生的荒漠,现已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的宜居城市。”


许祖荣鼓励能够吃苦的年轻人积极加入兵团。“戍守边疆不仅是为祖国奉献自我,更有许多机遇,相信新疆能因为每一个坚定着理念的人而发展得更好。”



 安兴雪:赴育桃李,留芳边疆 


安兴雪,中共党员,甘肃省张掖市人,2012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前往新疆库车市第四中学任教至今。


走向西部,发光发热


2016年8月,安兴雪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到边疆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她来到新疆库车市第四中学任教,并决定扎根在这里。她常说:“看到一个个学生脱颖而出、展翅高飞时,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与满足。”


工作中,安兴雪坚持多一份勤奋,少一份懒散,多一番反思,少一番浮躁。作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那就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刻苦钻研教学大纲,苦练基本功,通过在三尺讲台上的不断锤炼、探索,安兴雪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安兴雪


工作8年以来,安兴雪始终保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决心,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所任教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多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获得“市级优课”、“省级优课”等荣誉。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安兴雪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周参加党员义务活动,走访看望退休老党员,热心帮助身边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由于表现出色,安兴雪被评为库车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驻梦边疆,攻坚克难


初到库车市第四中学,安兴雪面临着诸多困难及挑战。学校设施简陋,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但安兴雪并未退缩,学生们一张张渴望知识,期望走出大山的稚嫩脸庞激励着她积极调整心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


安兴雪在课堂上


安兴雪利用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案,通过游戏、歌曲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家庭困难户,安兴雪在课堂教学外还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鼓励学生勇敢追求梦想。


“热爱我的事业,矢志传承”


安兴雪坚信“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在班里,无论孩子学习优劣、家境贫富,她都同等教育、关爱。坚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课上严肃认真,课下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了学生心中可敬可爱的“知心姐姐”。


安兴雪与学生打篮球


“往往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安兴雪笑着说道。2017年8月,安兴雪认识了一名新入学的维吾尔族女孩——祖木热提古丽·巴合甫。


当得知女孩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后,安兴雪主动关心安慰女孩,让女孩在老师身上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逐渐建立起归属感和安全感,祖木热提古丽·巴合甫也如愿以偿的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她说:“我最感谢的人除了家人就是安兴雪老师,安老师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优秀的老师。”


这样的故事,在安兴雪的从教生涯中还有很多。她公正无私地爱着每一位学生,真诚朴实地与家长沟通,赢得了家长的信任、理解、支持。


安兴雪与学生在一起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安兴雪用爱和智慧,为孩子们铺设了一条通往知识海洋的桥梁,她的奉献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是对教育使命的执着。



国有所需,必有所应

心向边疆,坚定而行

有一份情,倾一份爱



图文来源 | 重庆师范大学

重师学工
信息宣传与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