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及全省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中,通过基层推荐和媒体宣传及妇联部门核定,我市有1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我区有2户家庭被评为省级最美家庭。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树优良家风和文明新风,引导我区广大城乡家庭践行家庭美德,区妇联现对我区2024年2户省级最美家庭及鸡西市全国最美家庭事迹进行展播。
黑龙江是第一产粮大省,更是国家粮食战略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将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产粮和节粮同样重要。”这是郝俊龙的一句口头禅,作为土生土长的龙江人,节粮爱粮的种子早早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教育工作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离不开教师们的广泛参与。人民教师在课堂上和生活中是节粮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教师们营造的爱粮节粮良好氛围,使爱粮节粮在龙江大地上蔚然成风,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一份力量。
在教师郝俊龙的意识里,节约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习惯,又像是一种潜意识。
郝俊龙是黑龙江省鸡西市城子河区的一名教师,二十多年来一直秉承“艰苦朴素”的教育理念,把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落实到教学中和生活点滴中,和家人、学生们一起尊重粮食、爱护粮食。
在节约粮食方面,郝俊龙有很多的好办法。每天吃什么,喝什么,做多少,他和妻子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买回来的蔬菜,一次吃不完,就会蔫了,要把不容易蔫的放冰箱最后再吃;每次做主食时,要吃多少做多少,不能浪费……”谈及勤俭持家的生活细节,郝俊龙夫妻更是滔滔不绝。他说,他的父亲母亲经历过自然灾害,因此格外懂得爱惜粮食。
“上个世纪的矿工家庭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很多人家都有五六个孩子。几乎顿顿吃萝卜白菜,拿土豆当干粮,逢年过节吃上一顿馒头、豆包就算佳肴了。”郝俊龙回忆,当时,供应的粮食只有几斤细粮,余下的都是粗粮、杂粮。
“通过母亲的精打细算,我们一家人慢慢过上了好日子。所以,时至今日,母亲还经常督促我们要爱惜粮食。”儿时的经历一幕幕涌上郝俊龙心头,他经常感慨地说,一定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要节约粮食,坚决不能浪费,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郝俊龙说:“现在,我们外出用餐或聚餐时坚持不讲排场、不好面子,理性点餐、剩餐打包,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
爱惜粮食,厉行节约,郝俊龙家庭全家上下齐心,积极践行爱粮节粮好家风。2024年,郝俊龙家庭被黑龙江省妇联评为黑龙江省“爱粮节粮·最美家庭”称号。
“大手”拉“小手”,好家风代代传。郝俊龙说:“通过我们家长的榜样引领,刚上大学的女儿也养成了爱粮惜粮的习惯,她决心接过爱粮、惜粮家风的‘接力棒’,把节粮的家风永远传扬。”
供稿:区妇联
编辑:麦英锋
审核:曹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