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 “联”起幸福链
婆媳有矛盾,调解促和谐
如果不是走进“家+和”婚调工作坊,居住在友谊县富强社区的刘莹或许已经冲动地与丈夫肖晓杨离了婚。
肖晓杨和刘莹大学时相恋,毕业后肖晓杨回到黑龙江老家,刘莹则留在天津的大学读研。虽然两人生活在不同城市,但距离却没有阻断两颗相爱的心。研究生毕业后,刘莹选择北上嫁给了肖晓杨。
然而,当爱情变成柴米油盐的家庭琐事,当刘莹与婆婆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在平淡的婚姻面前,爱情不再浪漫。尤其是2023年新年过后,刘莹生下孩子,婆媳矛盾愈演愈烈。
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妻子,正在肖晓杨左右为难时,他得知社区里有个“家+和”婚调工作坊。
这个工作坊,真的能帮忙化解母亲和妻子的矛盾吗?肖晓杨并不确定。不过,他还是选择了向婚调工作坊求助。因为肖晓杨知道,如果不找到一个发泄的途径,他很可能会回到家中爆发,要么和妻子大吵一架,要么和母亲闹翻。
“因为做家务,母亲指责了妻子”“因为带孩子,妻子又向他告了母亲的状。”在调解员陆玲面前,肖晓杨吐露烦心事。
陆玲先是表示理解他的感受,同时也指出了他并没有在母亲和妻子之间进行积极调解,这种逃避的态度,只会让婆媳矛盾加剧。
为帮助肖晓杨化解家庭矛盾,陆玲加了他的微信,指导他寻找母亲和妻子之间的利益共同点。肖晓杨随时咨询,陆玲随时回复。
让陆玲感到意外的是,2024年初的一天,肖晓杨的妻子刘莹竟来到了婚调工作坊表示感谢。刘莹坦言,如果婆媳矛盾没有缓解,她可能真的会放弃这段婚姻。
以前刘莹和婆婆一有争吵,丈夫都是回避躲闪。可最近一段时间,丈夫变得积极、幽默了。而在丈夫的劝说下,刘莹也能从婆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虽然现在婆媳遇事仍有分歧,但两人都学会了妥协,不会轻易就吵起来。刘莹感受到丈夫的改变,一番询问后,肖晓杨说出改变背后都是婚调工作坊的功劳。
陆玲从事社区调解工作20余年,她常说:“每当看到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满意离开婚调工作坊,我都感到很欣慰,每一次成功化解婚姻家庭矛盾,我就对自己的职业信仰更加坚定,在一次次解决家长里短、剪不断理还乱的婚姻矛盾中,我的妇联情结越来越深。”
小阵地促大和谐
延伸基层触角 构建“阵地+服务”机制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编辑:党 阳 光
校对:次旦卓嘎
审核:许 文 娜
扫码关注阿里妇女
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