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2025年02月10日 第 10 版)
我的家乡赵县,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南部,它有着和华北平原众多县城相似的模样——房屋整齐排列,街道横平竖直,城外是大片农田,城内是旺盛的烟火气。
每逢过年回家,总会抽时间到大街小巷走走、看看,和亲友们聊聊家乡发生的变化。今年也不例外。虽然早有预料,但是,当真切感受到这座生我养我的小县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时,我的内心依然会涌动起无以名状的震撼、欣喜。
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家乡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一座座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一处处美丽的街心公园点缀在街道路边,空旷的县城边缘也被一栋栋崭新的住宅小区填满。人们的休闲方式愈发多元,骑行、跳广场舞、垂钓、鸣鼓……如果有兴致,还可以去新建的赵县博物馆探寻天下赵州的前世今生。
别看我的家乡是很普通的一个北方小城,它却早已被文献记载有2500多年历史,作为郡治、州治时间长达1800多年。2005年被评选为全国首批“千年古县”、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
丰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家乡无限的生机。例如,家乡的一大“瑰宝”赵州桥,春节期间人气爆棚,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在与赵州桥景区工作人员聊天中我得知,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景区提前谋划,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非遗展演,像版画、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背灯挎鼓等,还有古风换装、冰雪嘉年华、7D轨道飞行影院等新潮玩法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这一点也是与往年大不相同的。
朋友告诉我,家乡的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县政府的积极招商引资,一些大型商业综合体,如香港铜锣湾商业街、一方城赵州宴等纷纷落户,不仅带动了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经济循环,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开始返乡找工作。每到周末,商场、饭店人头攒动,家乡的消费潮不再沉寂。
站在胡同口向四周眺望,街道早已换了模样,儿时的记忆如电影般从我的眼前一帧帧飘过。从这些变化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县城的发展,更是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乡的蜕变,何尝不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
就在我还回味出神的时候,一声亲切的呼唤让我回到现实:“小二——吃饭!”原来,是我的母亲在院子里唤我的小名。
还记得小时候,我最害怕最担忧的就是家人在同学们面前叫我小名,感觉有点儿丢人。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心情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没了当初的担心,甚至还非常骄傲能被父母唤一声小名——因为这是我听过的世间最温暖、最好听的声音。
看着年迈的父母依然在为孩子们忙碌,仿佛有一瞬间,时间已经停止。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总有一些东西恒久未变——是无论多晚归家,父母都会为孩子留下的一盏灯;是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包饺子,谁家做了好吃的就互相分享的喜悦;是午后的胡同口,大伯们围坐在一起下象棋,婶婶们谈论着家长里短;是集市上商贩们的吆喝,熟人之间的寒暄,如醇酒般浓郁的乡音……
“变”的是家乡面貌、生活品质,“不变”的是亲情、乡情。城镇的发展与传统的守护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这种融合既迸发出活力,又滋养着根脉。在这种“变”与“不变”中,每一座小城不断生长、长成、壮大、前行。祝福我的家乡在“变”与“不变”中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