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文字:1833字
阅读时长:7分钟
"
场景化言说的本质是“好不好,看效果”。进一步细分,构成场景的关键词分别是人设、场景、感体。
"
清晨,闹铃声吵醒了沉睡的你,刚睁开的眼睛里世界还显得有些朦胧。厚重的窗帘的边缘渗透进丝丝光亮,预示着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你翻了个身,喃喃自语:“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就是场景——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生活在此刻打开了。
我们生活在场景的轮转中,不同场景的衔接构成了我们的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一生。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人生如戏,我们是在不同场景里的演员。
有个故事叫做“春天的讲述”:当乞讨者在木板上写着“我是盲人”时,没有人同情他;而他写上“现在是春天,但是我却看不到它”时,人们都开始同情他。
这就是场景激发的共情力。
关于场景的商业化应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中国俗语“南来的北往的,走过路过莫错过”,到犹太人经商谚语“马在松软的土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蜜语中易摔跤”,朴素的场景商业化应用流传了上千年。
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互联网+等等新经济业态层出不穷的今天,场景更被视为创造商业运营价值的金科玉律。当人们习惯了沉浸于碎片化时空,当游戏、社交、直播、电商等线上行为成为常态,当那些能够触发沉浸式体验的APP充斥了用户的智能终端,一场被称之为场景革命的浪潮便席卷而来。
场景的商业化被不断重新定义。基于场景的强大交互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一种不可或缺的商业能力,一种不可替代的生存形态。
具体而言,场景化要的是结果、结果、结果——我不想听你怎么想,我要听我得到什么!
不要告诉我你的车跑的很快,0~100公里加速度是4.5秒或8.6秒,我只想在起步时享受超越一切的快感和遭人嫉妒羡慕的眼神;
不要告诉我相机的像素是200万或2000万,我只想知道,你的相机能清晰地拍到猎户星座吗?
不要告诉我舒肤佳香皂比普通香皂能多杀灭999种细菌,我只想知道,在冠状病毒肆虐的时刻,它能否比别的香皂更好的保护我的健康?
不要告诉我头皮屑太多了或者头发能不能得到养护,我只知道“第一印象,只有一次机会”,去面试之前,当然要赶紧去用海飞丝!
……简单说,所谓场景化,就是“好不好,看疗效”!
在水滴汽车基于场景的内容创作和传播势能打造流程中,内容必须是用户感兴趣的、和用户息息相关的、且满足与用户互动的功能,活动必须是吻合用户使用场景的、用户可参与并可以表达的。
这就是“场景法则”。构成场景法则的关键词分别是人设、场景、感体。
水滴汽车一直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场景打造,人设的打造要在场景的建构之前。商业行为是以人为中心的行为,越来越多的不同碎片化的场景,是以人为中心、更加注重人性的多元化组合。
在特定场景下人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人设。人设有千千万,甚至每个人都有数不胜数的不同人设,这些人设是基于特定时空条件、心理状态、情感体验的综合表现。抓住这些个性化特质,才能在场景构建中做到与用户息息相关,而不是自嗨。
场景的构建很灵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连接关系,只是基本5要素。人的任何行为都在特定场景下完成,任何一个人设所发生的特定行为,一定有其场景特殊性,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具体场景要具体分析。
比如,“单身宅男的约会神器”的场景中,人设是单身宅男,场景是约会;“奶爸带娃出游秘籍”中人设是奶爸,带娃出游是场景。但如果变为“单身宅男带娃出游秘籍”和“奶爸的约会神器”就显得不伦不类的怪异了。
人设+场景的组合构建完毕后,更需要关注的是感体。感体即人的感官体验,任何一种人设在任何一种场景下,都会有与之匹配的感官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感体的成功定义是打动用户,引起情感共鸣的关键。
场景法则之下,人设+场景+感体的组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灵活组合。尊重人、遵循人性的规律意味着,必须要重视同样人设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感体,最大化引爆读者与人设之间的共情、共振。
流量时代,传统营销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洪流中,类似于6大卖点、7大技术、8大优势的营销论调已成过去时。
在场景化时代,掌握“场景法则”并熟练应用,才能打破圈层壁垒;以人设为出发点搭建适宜的场景,才能形成有效跨界和连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感官体验,才能巩固老用户的口碑,并融入更多新的用户群体。
备注:如需获得此书完整纸质版或电子版,请在公号留言或致电水滴研究院13801360519
作者|丁 仪
编辑|王 磊
责编|祁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