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明,今年65岁,退休后一直独居在老家的小县城里。
妻子几年前因病去世,留下我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在大城市工作,平时忙得很,一年到头也难得回来一次。
记得儿子结婚那年,我满心欢喜地参加了他的婚礼。
儿媳妇看起来温柔贤惠,我心想这下可好了,儿子有人照顾,我也能安心了。
可谁知,婚后没多久,我就感觉到了微妙的变化。
起初,儿子还会时不时地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渐渐地,电话越来越少,每次通话也是匆匆几句就结束了。
去年过年,我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他们回来,结果到除夕夜才接到儿子的电话,说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开身。
我强忍着失落,对着电话说:"没事,你们工作要紧,有空再回来看看。"
挂了电话,我望着满桌的菜肴,一个人默默地吃着年夜饭,电视里的春晚喜气洋洋,衬托得我更加孤单。
今年除夕,我早早地准备好了年货,心里暗自期待着儿子能回来。
可是直到下午,还是没有他们的消息。我叹了口气,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自己过个安静的年。
就在我收拾到一半时,手机突然响了。是儿子打来的。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赶紧接起电话。
"爸,我和小李今晚回来过年,您在家吧?"儿子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我愣了一下,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脑海中闪过去年的孤独,还有这些年来的失落和委屈。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
"哦,我不在家。"我我对儿子说到说,"我去你舅舅家了,今年在那边过年。"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儿子有些尴尬地说:"这样啊,那...那挺好的。
那我们就不打扰您了,您在舅舅家好好过年。"
挂了电话,我呆坐在沙发上,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我说了谎,可是我不想再经历去年的失望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收拾东西。我给邻居老王打了个电话,说我要出门几天,请他帮忙照看一下房子。
然后我拖着行李箱,匆匆赶到了车站。
坐在开往省城的大巴上,我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心里既轻松又惶恐。
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不对,但我知道我需要一个喘息的机会,需要逃离那个冷清的家,哪怕只有几天。
到了省城,我住进了一家普通的旅馆。大年初一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看着形形色色的人们,有的欢声笑语,有的匆匆赶路。
晚上,我一个人坐在旅馆的小餐厅里,点了一份饺子。
邻桌是一对老夫妻,正和蔼可亲地跟服务员聊天,说是来看望在这里工作的女儿。我低下头,默默地嚼着有些发硬的饺子,心里泛起一丝酸楚。
回到房间,我打开手机,发现有几个未接来电,都是儿子打来的。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回拨。我知道,等我回去之后,要面对的是一场难以解释的局面。但此刻,我只想让自己喘口气,暂时逃离那个让我感到孤独的家。
躺在陌生的床上,我望着天花板发呆。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太自私了?
是不是我应该更主动地去联系儿子,而不是一味地等待?
可是转念一想,为人父母的,难道连过年都要提前预约吗?
这个特殊的春节,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去争取的。也许等我回去后,我会试着和儿子坦诚地谈一谈,说出自己的感受。
也许我该学着独立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窗外,烟花绽放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躺在床上,听着这个陌生城市的声音,慢慢闭上了眼睛。我知道,无论如何,生活还要继续。而我,也该学着重新起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