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是微信上重要的一个社交平台,自2012年4月上线以来,为用户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和难忘的时光。无论是旅游的光景、生活的感悟,一首歌、一篇文章、一部视频,都可以分享到这里,评论、点赞,让相隔万里的朋友们跨越时空的距离,为彼此留下生活的印记。
朋友圈本是个分享交流的社交平台,然而有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它的曝光性和便捷性,在这里大肆发布含有违法违规性质的营销信息,企图从中牟取利益,在朋友圈“铺天盖地”地进行宣传,刷屏、霸屏行为随处可见,不仅给正常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严重的骚扰,更有可能导致部分防范意识不强的用户上当受骗。
图片来源:微信安全中心
本期青普法,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朋友圈有哪些容易踩的“雷”、容易掉的“坑”?
一、和“钱”有关
①不法分子在朋友圈声称可以通过“特殊途径”代取公积金,通过“零手续费、百分百成功、全国各地都可办理”等话术进行引流,利用不法途径和手段提供公积金代取服务,盗取个人信息,甚至实施诈骗。
图片来源:微信安全中心
②不法分子在朋友圈声称自己有“内部消息”“尖端技术”,能够通过“挖矿、投资”等手段带领用户参与“稳赚不赔”的生意,实则是通过虚拟货币、虚假平台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违规行为。
图片来源:微信安全中心
③不法分子在朋友圈以“房产抵押、身份证抵押”等方式非法借贷,通过“不看征信、立即放款、高额度低利息”等话术进行引流,实则是高利贷、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
图片来源:微信安全中心
二、与“个人隐私”有关
部分不法分子在朋友圈提供“人肉搜索”服务,声称通过照片、驾驶证、护照等物品即可查出所有个人信息,进而实施买卖他人隐私信息、贩卖窃听偷拍器材、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
图片来源:微信安全中心
三、与“车辆”有关
不法分子在朋友圈以“快速处理全国各类车型违章、倒卖车牌”等话术进行引流,进而实施车牌交易、违章消分、走私非法车辆等违法违规行为。
图片来源:微信安全中心
四、与“学术”有关
不法分子在朋友圈以“代写毕业论文、考试作弊、替考”等信息进行引流,一些想投机取巧的学生便会轻易上钩,要么被实施电信诈骗,要么则会参与到提供虚假学术信息、提供国家级别考试答案、贩卖作弊工具等违法违规行为中,得不偿失。
图片来源:微信安全中心
按照《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发现微信用户发送的内容如违反相关规定,腾讯将根据违规程度对微信账号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有权拒绝向违规账号主体提供服务。
违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非法或不当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企图进行反射查找、跟踪、关联、挖掘、获取用户微信号、名、QQ、手机号、电子邮箱地址和出生日期等个人隐私信息的。
违反法律法规生产、使用、销售、流通、运输和/或持有相关信息、物品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象牙或虎骨等野生动物制品;赃物、走私物品;窃听器等;
违法违规办理信用卡、信用卡套现、公积金套现、医保卡套现、手机复制卡等内容的。
其他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内容。
图片来源:微信安全中心
上述案例并不能涵盖朋友圈违法违规行为的方方面面,不法分子们通常采用诱导性极强的话术,以及“零风险、高回报”的诱饵来引导用户进行消费。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脚踏实地才是真,大家一定要仔细甄别,谨防诈骗。
往期链接
图文编辑:史静远
责任编辑:冯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