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语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 牛克诚
序
牛克诚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
一
山水,自然界中的一个巨大存在,为人类展开广袤空间,成为人在自然中确立自己位置的坐标与背景。以这一空间背景为依托,重峦叠嶂、溪流飞瀑、红花绿叶、四时朝暮、阴晴雨雪、云涌风起……交汇出光彩夺目的万般景象。
山水不仅是自然空间,也是精神空间。当“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宗白华语),中国人便建立起与自然山水之间相互观照的晤对及情感方式。从此,中国人怀着亲和、叹美、爱戴、感激,一往情深地与自然往来互顾,相看两不厌;自然的万般景象凝结成内心山水的万般意象,胸中丘壑将山水从自然事实上升为精神境界。
山水亘古永恒,而代有盛衰兴替。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感知方式,不同时代也便有不同时代的观看目光,从而生成不同时代的山水映像。陶渊明的土地平旷、芳草鲜美的“桃花源”,谢康乐《山居赋》的“岩栖”“丘园”“城傍”“山居”,宗炳《画山水序》以“含道映物,澄怀味像”体认出“质有而趣灵”的“卧游”山水,郭熙《林泉高致》养素洁怀的“丘园”、吟啸傲俗的“泉石”、仙圣超然的“烟霞”,以及历代绵延不断地出现在诗文、山水画中的“晴雪”“春晖”“雨霁”“碧水”“峻岫”“遥岑”等等,正是古代山水画家、山水诗人眼中的山水,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顾盼生情、相互取悦的伦理与审美关系。心中的山水映像让自然山水由远及近、由晦而明、由疏而亲,成为可游可居、可行可望的精神家园。
随着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兴起,曾经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日益被城市的钢筋水泥包裹、阻隔,人类的行迹也愈演愈烈地干预着自然山水的生成秩序。山水不再只是人们远观近居的对象,同时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的舞台。人类的过度干预,引起资源枯竭、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破损,被人力野蛮、粗暴形塑的山水,让现代人深深陷入远离自然的焦虑之中。中国山水画以天人合一的意境,指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合无间的家园。另一方面,进入新时代,人们又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与实践,修复曾被践踏的自然;美丽乡村的现实景观、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焕发出万千山水的时代映像。
“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王微语),当山水从自然现实进入以画家为主体的山水创造行为,山水画便由以产生,万般景色也便凝练出丰富多样的技法语言。从魏晋山水的空勾无皴,到隋唐山水的勾斫笔法,至五代董源、巨然的披麻皴,荆浩、关仝的短条皴等,以及水墨、青绿、金碧、浅绛、重彩等语言形态,是历代山水画家超越对自然景观的直接描摹,用毛笔、墨、色、宣纸创生的以笔墨为核心的图式语言,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意象思维,体现出中国艺术的气韵风神。
当代山水画家不仅“看”到不同于古代的山水,也“绘”出不同于古代的山水。图像时代的海量视觉资源、科技创新带来的新的工具材料、网络时代快速传递的知识信息等,不断陶冶我们的观念,洗刷我们的目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洋溢着昂扬向上的审美气候,让我们看到阳光绚烂的壮丽山水;在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的开放时代,中国画的笔墨、图式、意象的容量空前增大,山水空间更为广阔。另一方面,古代山水画积淀的澄怀味象的静观方式、以形媚道的创作指向、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天人合一的自然理想、游目流观的观察方法、以大观小的空间经营、气韵生动的美学神采等,通过现代情境下的写生、采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实践,再生新的艺术生命,重塑万般山水图像。
在中国文化的观念意识中,不把自然景物叫做“风景”,而是称其为“山水”。这一抽象表述意味着,山水已超越自然的一景一物,而进入一种涵泳天地的精神观照。它一方面来源于自然景观及人的视觉经验,另一方面,也交融着艺术家的思维、情感、心象、语言、图像等,山水万象由此而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山水工作室的画家,最长者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小者生于改革开放初期,从 50后到 80后,年龄跨度三十余年,他们的人生经历、笔墨传承、艺术实践各不相同,但却有着同样的艺术情愫与理想信念。他们怀着高度的文化自信,执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国画这个民族艺术园地中不懈深耕;他们共同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其笔底山河、胸中丘壑,其笔墨韵致、技巧语言,其景致空间、山水意境,无不体现出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阳光辉,一幅作品也可映射山水万象。本次展览作品,可如是观也。
牛克诚
1961年生于辽宁抚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术观察》主编、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作品入选“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及第十、第十一、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国家级重要美术展览,以及“法国国家对比沙龙展”“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等国际展;获“首届中国美术奖”“重彩画创作学术奖”奖等;学术专著《色彩的中国绘画》获国家图书奖;出版《牛克诚山水画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牛克诚》等作品集。
牛克诚 嵩峦秀
180cmx97cm 纸本重彩 2021年
许俊
字畅之,号黑山扈人,1960年生于北京。198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1984年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国画及书法、篆刻的教学和创作。2000年晋升为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国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许俊 感悟绿水青山
180cmx98cm 纸本彩墨 2021年
周石峰
1962年生于湖北武汉。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原副院长、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画院作品展”学术奖、“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画院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优秀作品奖、“首届中国写意画展”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银奖,作品《轻烟天堂峰》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黄河舞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
周石峰 碧霞流翠
240cmx180cm 纸本水墨 2023年
熊红钢
1959年生于贵州。1988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中国画专业,2005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高研班,2011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三届全国山水画展(获铜奖)、第二届中国画展,“东方之韵 —2003中国水墨成就展”。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中国画坛百杰画家”。
熊红钢 山水册四
45cmx35cm 纸本水墨 2013年
曹建华
字立盛,号止云山人。1959年生于甘肃,祖籍陕西。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山水画理论与创作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宣部文艺界优秀专家,兼任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副会长、黄宾虹画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黄宾虹学术奖”,中国油画学会、中国囯家画院、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特颁“艺术奖”。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曹建华 云台山记游
245cmx125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清
又名任保忠,1970年生于山东淄博。获中央美术学院首届艺术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画家、山水工作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画及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金奖等奖项。有多篇论文及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等刊物 ;出版有《画道文心——任清》《名家画风——任清画集》《中国古代雪景山水画造境研究》等个人专著。
任清 太行寄情之一 雨后初晴
181cmx146cm 纸本设色 2022年
曾三凯
1974年生于福建泉州。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山水工作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和旅游部青联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韩国牧园大学、泰国格乐大学博士生导师。出版有学术专著书画集十余册。
曾三凯 辋川卧游
180cmx95cm 纸本水墨 2024年
舒光强
学者、画家、书画修复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修复与材料研究中心负责人、书画修复方向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研究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书画修复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业委员会修复顾问、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传统写印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书画修复。旁涉中国艺术史、书画鉴定、材料研究、书画创作。长期从事古书画清洗、去污、挖补、配色、全色、接笔等技艺实践及研究。熟悉传统书画装裱和修复工艺,擅长纸本、绢本、绫本、摺扇等古旧书画的修补。
舒光强 汉柏图
47cmx43cm 纸本水墨 2022年
韩昊
1982年生于哈尔滨。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师承姚鸣京教授。201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师承卢禹舜教授。同年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二级美术师、李可染画院特聘画家。
韩昊 米兰教堂写生
34cmx34cm 纸本水墨 2018年
陈散吟
1986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获博士学位。曾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现为国家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进京作品”荣誉。
陈散吟 晨曦
200cmx20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卢虓
1986年生于哈尔滨。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专职画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入选第十二、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五、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第六届北京国际双年展。
卢虓 清凉世界
180cmx96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尹毅
1954 年生于山东桓台。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聘任画家、材料工作室主任,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艺术品鉴证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艺术品科研中心主任,并担任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多个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国家科研单位自主科研项目,在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研究中将艺术创作、理论研究、科技发明融为一体,取得了多方面的科研成果,曾获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和“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等奖项。
尹毅 富春山居再创系列之青花卷
(局部,全卷长度1350cm)
纸本水墨 2015-2017年
大土三阳
原名李笑辉,又名晓辉,字孝回,1955 年生于江苏泰兴。 198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89 年获艺术学硕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聘任画家。先后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华夏博物馆、荣宝斋、深圳美术馆、台湾中正纪念堂、广州美术馆等地举办大展,多次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国家级大展。2019 年,江苏省政府设立“大土三阳中国山水画艺术研究中心”。2005 年总结提出中国画笔墨“五韵”学术主张。 发表有《五代宋元中国山水画论》等著作和论文 20 余篇。
大土三阳 冠钰新晨乐
138cmx70cm 纸本水墨 2021年
周尊圣
1958 年生于黑龙江林口县。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聘任画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对新疆的自然山川、风物人情、丝绸古道进行深入探索研究。近年来以“天山红”、“黄土坡”、“黑土地”为系列研究课题,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色彩、不同表现手法,探索山、坡、地的文化内涵,探究山水画时代进程,实现西域绘画正气宏图的艺术理想。
周尊圣 黄土坡系列二
97cmx60cm 纸本水墨 2021年
穆家善
1961年生于江苏连云港市。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国画院聘任画家。历任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获美国“二十世纪成就奖”等奖项。作品入选法国卢浮宫“中国现代绘画展”;第十二、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展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机构收藏。
穆家善 人间仙境在天池
138cmx69cm 纸本焦墨 2015年
刘彦水
名泓,1966年生于河北保定。先后修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聘任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授课导师、中国民进开明画院理事会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重要展览并获奖,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个人展览,出版多本个人画集。
刘彦水 面壁临流
240cmx122.7cm 纸本水墨 2011年
徐惠君
1973年生于江苏江阴,南京大学硕士,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聘任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光明日报》青年联合会副主席。2013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黄河之水天上来——徐惠君作品展〞,2015至2019年,《光明日报》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举办“中国梦•光明行——徐惠君作品展”全国巡展,2021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听黄河涛声——徐惠君作品展”。
徐惠君 黄河涛声
180cmx96cm 纸本水墨 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