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础货币?货币创造是怎么回事?降准和货币乘数又是什么关系?近期,“成方知道”专题策划了关于货币创造的一系列金融知识科普文章,今天推出第七期:降准和货币乘数的关系。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M2)与基础货币的比值,也就是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后,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总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之一,长期看两者整体呈负相关关系。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货币乘数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比率等。
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实施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17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乘数较快上升的重要原因。
降准会“解冻”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转为超额存款准备金,这一操作短期内只改变基础货币结构、不增加基础货币总量,甚至会因银行把释放的存款准备金归还对央行的借款,出现基础货币减少的情况。
但从长期看,降准不但不会使货币供应量收紧,反而具有很强的扩张效应。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被央行依法锁定的资金减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资金相应增加了,增强了银行的放贷能力,并通过货币乘数的提高增加了货币供给。
今年降准后,随着货币扩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货币乘数也在上升,已由1月末的7.9左右升至8月末的8.5左右。
总体来看
降准后,短期内基础货币总量可能不变甚至减少,不宜简单据此衡量货币政策的效果。降准本质上有利于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是支持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手段,长期看会增加货币供给,体现为货币扩张效应,扩大货币乘数。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到这里,“货币创造”系列的7期推送就暂告一段落。
接下来,有趣有料的“成方知道”将继续挖掘梳理大家感兴趣的金融知识点,敬请期待……
货币创造系列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