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以来(至11月2日)
上级媒体聚焦顺昌
发布报道43篇
其中
《新华社》上稿1篇
《新华网》上稿1篇
《中新网》上稿2篇
《人民网》上稿1篇
《福建日报》上稿3篇
《新福建》上稿4篇
《海峡都市报》上稿1篇
《闽北日报》上稿11篇
南平电视台上稿5篇
《学习强国》上稿5篇
快随小编看看
顺昌近期部分上稿情况
↓↓↓
11月1日,《新华网》报道《顺昌杉木馆:看木竹的“七十二变”》。顺昌杉木馆:看木竹的“七十二变”
竹茶盘、竹灯具、竹餐具,木桌椅、木滑梯、木凉亭……10月31日,记者走进顺昌杉木馆,琳琅满目的木竹“元素”制品散发着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顺昌,森林覆盖率达到80.37%,中国首批“竹子之乡”,全国唯一的“杉木之乡”,境内木竹资源丰富、木竹建造产业发达,拥有林业加工企业155家,其中竹加工企业67家,木制品加工企业72家。近年来,顺昌县立足资源禀赋,通过科学育种,打造领跑全国的“中国杉木育种的摇篮”;推动杉木制造业深度加工,棵棵杉木秀出“百变造型”;积极探索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新模式,创新设立“森林生态银行”运营管理平台,抢占林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高地。 在顺昌,木竹正通过“七十二变”,串起一条绿色产业链,让木竹产业“拔节向上”。顺昌杉木馆正是一个全方位展现顺昌在木、竹全产业链发展的最新成效和创新探索的产学研创新平台。“顺昌杉木馆共有两层,一层为竹空间,展示各类竹制品、竹工艺品等;二层是顺昌县现代木竹建造研究院,设有木工实验坊、设计研发室、木竹建筑文化与技术展示、木竹家具产品展示区与配套办公管理、会议研讨空间。”顺昌杉木馆工作人员何雨晴介绍。展馆内,一件件精美的木竹制品将传统的工艺与现代的设计元素相结合,它们或古朴典雅,或现代时尚,或寓意深远,或设计新颖。“杉木在建筑方面运用广泛,可以用来建房屋、宫殿、庙宇、桥梁,以及造船只、做家具等。”何雨晴说,由于杉木具有重量轻、质地韧、纹理直、耐腐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被广泛使用。“闽北现存非遗建筑都使用了大量的杉木。”“当下,我们通过拉丝工艺增加了杉木的硬度,通过柔性处理技术让杉木可以‘拗’出不同造型,从而扩大了杉木的应用范围。”何雨晴介绍,在顺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东安驿”、县教育实践体验馆、双峰驿、临水轩、望江阁等,展现杉木应用场景的同时,也展示了顺昌的杉木加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突破。顺昌县升升木业有限公司是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杉木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负责顺昌杉木馆的日常管理。公司董事长毛克升说,顺昌县现代木竹建造研究院以推动木竹产业转型与升级为宗旨,依托南京大学、中科建集团、北京建筑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材料试验与建筑、结构设计研发团队,开展原木原竹创新应用与推广、胶合木竹的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将有力推动木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毛克升表示,随着环保生态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杉木产品的市场和效益潜力巨大。“我们要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新产品研发,不断提高杉木产品科技含量,大力促进生态环境优势向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转化。”如今,顺昌正加大推动木竹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积极对接科研院校,攻关关键技术、研发新产品取得一定成效。顺昌的木竹产业充满无限可能。(记者 卢国华 张行健)10月30日,《海峡都市报》报道《南平:建设和美乡村 顺昌仁寿有亮点》。日前,在南平市顺昌县仁寿镇群众活动场馆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各司其职,喷涂漆面、砌筑围墙,现场忙碌而有序。“截至目前,建筑主体已完成封顶,室外地面混凝土硬化、部分室内装修、消防水池、篮球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在加快推进当中,争取在年底完成施工建设。”据仁寿镇乡建站负责人朱海华介绍,项目交付后,将作为群众休闲娱乐、特色农产品展销、客商洽谈的多功能综合场所投入使用,成为仁寿镇的一处新地标建筑。2024年以来,仁寿镇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从深、实、细处出发,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民生实事等方面投入资金5500万余元推动“桂溪村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工程”“仁寿溪仁寿镇段中小河流工程”等9个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高效有序开展,让乡村“颜值”更高、“底色”更亮。值得一提的是,仁寿镇居民每逢汛期便彻夜难念,担心山体滑坡、洪水过境,而今年仁寿镇富石村高陡边坡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即将完工,让居民的心变得安心。“汛期时,我们晚上睡觉很不安心,担心暴雨导致后山山体滑坡,要转移到亲戚朋友家去,非常麻烦,改造以后,我们的生活也更安心。”富石村边坡周边村民阙小妹说。村民们的肯定代表着为民办实事的掷地有声,改造提升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更是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村庄要美丽,产业也要兴旺。为打造“顺昌灌蛋之乡,非遗小镇仁寿”的特色名片,多措并举提升镇域经济活力,2023年,“顺昌灌蛋产业孵化基地”在仁寿镇正式投入建设,项目一期用地约2600平方米,预计今年11月底完工、投产后可日产手工灌蛋6000个,将当地老百姓家中的传统美食推向市场,通过村企合作的模式,销售进行利润分成,增加就业岗位,带动村财、村民增收。建设“和美乡村”,不仅要在“看得见”的地方下工夫,也要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看不见”的地方多着力,才能让乡村美的更有底气。近年来,仁寿镇把村规民约作为树立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指导全镇8个行政村1个社区立足村情实际,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接地气、符村情、促和谐的村规民约,倡导村民争做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新风的践行者。仁寿镇仁寿村书记郭齐汉表示,村规民约发布后,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得到了提升,村集体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走进如今的仁寿镇,一眼望去,房屋排列错落有致,宽敞路面干净整洁,基础设施健全完善,群众精气神饱满......一幅“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10月28日,《闽北日报》报道《五百余名中学生赴顺昌建西镇开展研学:接触林业文化 走进“年代建西”》。五百余名中学生赴顺昌建西镇开展研学:
接触林业文化 走进“年代建西”
本报讯(徐华山 王凌铭 谢林湘)“这里有建贮工人俱乐部、森林铁路管理处、文化娱乐中心……”24日,顺昌县建西森林小火车在格桑花花海中缓缓穿行,伴随清凉的秋风,光泽一中500余名师生认真地听着讲解员介绍建西镇的历史和林业文化。
观看《青山恋》老电影,体验顺昌非遗技艺灌蛋的制作……小游客们不仅近距离了解建西历史,还体会到了顺昌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来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父辈们辛勤劳动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学生章依欣感慨道。
建西林业文化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1.3万余名林业工人投身建西林区建设,建成了长达142.66公里的中国南方最长森林小铁路,每年经过森铁沿线伐木材场运出的木材都在20万立方米左右,运输旅客3万多人次。直到1992年4月停止营运,并于次年7月全线拆轨,结束了森林铁路32年的历史。
为进一步推动建西文旅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建西镇围绕“八个一”持续弘扬林业文化,通过乘坐一趟森林小火车感受林区风光,观看一场《青山恋》电影回顾林区建设,探访一次林业文化了解“年代建西”,品味一杯“青山恋”岩茶回味林区茶香,打卡一组年代老照片穿越时空,品尝一桌林区特色美食忆苦思甜,体验一次森林旅居漫步林中,让游客们通过参与一系列活动体验林区生活。
今年3月,建西森林小火车开通以来,带领无数游客恋青山、忆时光,累计接待游客900批次,人数达10万人次。下一步,建西镇将继续以林业文化为魂,研学活动为媒,不断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推进“青山记忆·年代建西”林业文化康养研学小镇建设。
10月28日,《学习强国》报道《“大调解”保障“大和谐”——顺昌县“多点开花”探索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
顺昌县“多点开花”探索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
今年以来,顺昌县司法局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调解工作作为深化基层治理的首选方式,因地制宜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整合资源加强联动协同,积极探索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日,元坑镇村民小李,因父母留下来的宅基地归属问题,与其亲兄弟起了争执,差点大动干戈。争吵声中,火药味十足。此时,人民调解员老张如及时雨般赶到现场,迅速安抚双方情绪,将他们带到调解室。老张依据民法典的规定,耐心地向两兄弟解释法条,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征得双方同意后,老张趁热打铁,马不停蹄地奔赴现场,拿出卷尺,请来村干部作见证,对那块宅基地进行了明确分割,画线标记。一场可能发生的冲突,就这样被人民调解员成功化解。“以‘有威望、有经验、有影响、有作用’‘四有’为原则,深挖调解人才资源,支持鼓励调解经验丰富、调解水平较高、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较全的优秀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村居法律明白人等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元坑司法所所长瞿燕清介绍说,其中具有较大品牌影响力的元坑镇“阿睦”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优秀调解员的示范作用,以“阿睦”调解品牌为号召,组建了14支98人的调解工作队,在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运用法理情处理各类“疑难杂症”问题,并创新推出“阿睦调解工作法”;大干镇的“姑嫂”调解工作室,推动调解工作进村入户,依托乡土特色文化优势,结合新时代农村发展新要求,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
据了解,今年以来,围绕妇女儿童、涉企纠纷、家事纠纷等全县共新成立个人调解工作室3个,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00多件。“欠我们工资还想开工?工资要是不结给我们,我们就在工地不走了。”不久前,刘某等 25名工人因劳务拖欠与洋墩乡某施工班组发生冲突。现场气氛紧张,一触即发,随后民警到场控制局面。洋墩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立即启动联合调解机制,洋墩司法所和大干法庭、挂村平安指导员等纷纷介入。联合调解小组针对案件分析研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制定出调解初步方案。最终,成功为工人追回拖欠工资,妥善处置化解了这起群体性事件。今年以来,顺昌县聚焦诉讼、信访、治安等矛盾纠纷集中的领域,针对各类纠纷的不同特点,全力推动“三调联动”调解模式,着力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大调解”格局。“大干镇、埔上镇、仁寿镇、洋墩乡与顺昌法院大干法庭共同签订《顺昌县‘村庭所’关于建立‘智联四治’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依托县‘数智枫桥解纷协同链’平台,构建人民法庭、司法所、派出所、乡镇综治中心,村(居)委会为单元的‘枫桥矩阵’,形成智慧联动、四源共治的‘智联四治’工作机制,定期对辖区易发多发纠纷进行‘会诊’研判,在人民调解中增加法庭的参与。”大干法庭庭长郑彪介绍说。
今年以来,共联动受理司法调解类案件252件,调解成功243件,对调解成功第一时间办理司法确认的23件,大大提升多元解纷实效,减少诉讼增量。为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调处的专业性、行业性,丰富解纷渠道,顺昌县司法局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按照“行业+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教育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等行政部门在校园、土地、工伤劳动矛盾纠纷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高各行业在预防和化解各类纠纷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格化、精细化程度。“这是内部道路我怎么停关你什么事,车给我撞坏了,修这个车不要时间?不要钱?”近日,双溪街道某小区,残疾人林某驾驶老年代步车,不慎剐蹭了老汉汪某停放的电动车。残疾人林某拒绝接受交警大队的负全部责任的认定,双方僵持不下,交警建议去调解,双溪司法所第一时间了解情况,联系他们事故发生地辖区的人民调解员吴艺文。吴艺文同时也是小区网格员,对双方家庭情况很了解,联系家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情感的注入,双方顺利和解。今年以来,顺昌县持续开展矛盾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以网格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广泛收集信息,提高群众调处满意度。“双溪街道以‘党建+网格’管理模式,治理理念为引领,构建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为框架的‘大党建、全覆盖、精细化’四级党组织体系,通过组织吸收老党员、老干部、社会组织负责人、热心居民等群众力量,充分发挥他们接触面广、流动性强、信息量大的优势,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及时解决居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把组织建到群众身边,确保网格工作全覆盖,网格服务更精细。”双溪司法所所长陈丽洁说。
针对调解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和专业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培训内容贴近村(居)民生产生活。在建西镇立足于林业文化,围绕宪法、民法典、土地管理法、森林管理法、农药及种子安全与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并结合农村基层常见的法律纠纷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提高调解队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人民调解员定期对纠纷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双方当事人的生活状况以及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对于调解不成功的案件,人民调解员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并引导当事人通过其他合法渠道合理表达诉求化解纠纷,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顺昌县司法局将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持续探索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模式、新途径,筑牢社会稳定“大和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11月1日,《南平新闻》报道《【深学廖俊波 “三争”作表率】顺昌:以“文化康养研学”为主题 打造林业文化特色精品旅游》。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琪
校对:杨艳雪
审核:郑端
转载请注明出处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