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全省两会特稿】心手相牵 共绽华光——写在全省两会召开之际(下)

政务   2025-01-19 11:15   青海  

江源平

1

江源浩荡、雪域辽阔,一轮红日普照青海大地;河谷欢腾、戈壁生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享时代荣光。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今日之青海,各族群众心向党、共奋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画出了民族团结的最大同心圆。
事实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必须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凝聚起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的强大合力。

2

青海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省份,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牵挂着青海儿女。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青海考察时,提出“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重大要求,为我们继续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犹记得,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习近平总书记同乡亲们一一握手,祝他们日子越来越美满。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叮嘱孩子们:“从牧区来到这里,生活习惯会有一些改变,但你们的人生会有更多的机会。”
深情寄语、殷切嘱托,激励各族儿女和衷共济,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各民族齐心奋进、协同发展,思想理念相融、空间布局互嵌、资源要素共享,民生幸福可知可感,文化发展枝叶茂盛,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3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青海是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宣传宣讲和主题实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举办“民族团结感动人物”评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等活动,让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社区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如今,388个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石榴籽家园”彰显出强大的凝聚力。
勠力同心、万事可成。今天,政治引领、党建统领、党政同责、社会同创、全民共建的大创建格局逐渐形成,青海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市州和93%的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开创了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4

青海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青海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贯穿青海历史发展始终。
“汉族、土族种的小麦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养的牦牛熬成了鲜汤,撒拉族栽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调料,回族用双手拉出了一碗碗致富面、和谐面、幸福面。”这是青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
通过深入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项行动,依托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合作平台……拓宽了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合唱。
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聚焦党的建设、文化振兴、生态保护、产业提升、优质服务、社会治理,构建全县各民族和谐共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海北藏族自治州充分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建设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民族特色村,营造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氛围。
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海东市两地青年学子一同开展思政课、早茶会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促进东西部青年交流共融。
雪山上的牧民球队闯进贵州村超、草原上的足球少年走进北京工人体育场……“嵌”的载体和途径不断拓展,“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互嵌式发展新格局。

5

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一年又一年的发展实践中,各族群众真切享受到了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的红利。
近20万各族群众走出大山,走向国内外330多个城市,开了近3万家拉面店创业就业,用“一碗拉面”创造了一个百亿元的产业。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大力挖掘传统手工技艺资源,全力打造指尖上的经济,盘绣产品年产量达8万余件,产值约1760万元人民币。
西宁市城东区下南关街以其特有的地域美食、民族文化强势“出圈”,吸引了来自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各族群众观光、打卡。
据统计,2024年,青海争取落实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4.25亿元,同比增加1279万元,创历史新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各族群众更加公平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钱袋子更鼓、获得感幸福感更足。

6

“我们是草的一枝、风的一缕、雨的一丝、山河的一员,因组合而生长、而秀丽,因团聚而雄壮,而成为山川地貌、陆海大观……”2024年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学笔会上,作家杨志军深情表达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
唯有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更加坚定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能更好巩固团结和谐的局面。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上,将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创新成果贯穿其中,讲大局、讲大理、讲大爱,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课程,铸牢了学生们的中国心、中华魂。
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互相亲近,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彰显中华文化内涵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高跷队登上河南春晚,《金城公主》《河湟》等文艺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青海深厚的文化底蕴。《昆仑问道》《青春铸剑221》等一批红色主题文艺作品,有力激发了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的内生动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农牧民歌手大赛等,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增进共同性、包容差异性。各民族不断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世界,凝聚起最大社会共识、形成最强向心力。

7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热土上,民族团结的故事宛如夜空中的繁星,难以计数,绽放着永恒、璀璨的光芒。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各族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为构建美丽新家园贡献力量。
撒拉族教授马明忠,多年来立足青海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特殊省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致力于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用踏实的足迹践行着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和使命。
“00”后回族护士马蕊,跳入河中勇救溺水儿童并进行专业施救,终使孩子脱离危险,成功挽救生命,上榜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多年来,宗教界人士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共同责任,大力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在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小我”到“大我”,民族团结的朵朵浪花不断汇聚,凝聚起最伟大的民族力量。

8

榴花风展似旗红,百子拳拳团聚中。
今天,青海各族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绘就了一幅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美好画卷,而这画卷还在不断延展……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青海大地常开长盛,馥郁芬芳。
民族团结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各族人民的希冀和梦想,必须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
击鼓催征,团结是金。让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举民族团结大旗,继续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更幸福、更红火,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续写新的辉煌。
(来源:青海日报 执笔:杨燕玲

— 推荐阅读 —

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召开

【迎接全省两会特稿】以绿筑底 奋跃而上——写在全省两会召开之际(中)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到朋友圈吧—


监制:谢涛

责编:李阳

编辑:喇淑琴


海西发布
发布权威资讯,提供贴心服务,倾听社情民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