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自中航工业微信公众平台
当前,随着低空经济发展的热潮,各方都在积极“下场”,民用航空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之态。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优质产品。对于中航工业而言,若想发挥国家航空工业“主力军”作用,需进一步提高产品研制效率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通过持续创新的“拳头产品”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民机竞争态势,同时带动国家民机产业发展。
中航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周新民在交流本质安全理念时和全行业这样说道:
在两个多月紧张而有序的推进过程中,民机IPT团队建设专班依据项目整体规划,分阶段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各有侧重点的工作。通过实行周例会机制,每周总结工作进展,另外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定期组织专班会议。每一个阶段都紧密衔接上一阶段成果,朝着既定目标稳步迈进,为后续的深度整合与优化筑牢根基。
在最初的框架搭建阶段,全体专班成员认真分析和研究现有IPT管理模式与经验,向中航工业各单位征集了在研和已经有规划的民用项目清单,汇聚不同领域、不同厂所(院)、不同专业的工作经验和思考,并利用头脑风暴、鱼刺图、思维导图等工具从总体架构、职责定义、人员配置三方面着手,提出了IPT团队建设初步框架方案。
中航工业分别在2024年10月和11月正式下发《无人机项目群IPT团队建设方案》《民机研制项目(群)IPT团队建设与运行管理规定(1.0版)》以及《通用飞机项目群IPT团队建设方案》,这意味着民机IPT团队建设专班圆满实现了既定工作目标,也标志着中航工业民机研制工程已经从传统“各自为战”转为项目总经理负责下的IPT管理模式,对于集中用好全集团资源,加快发展民机装备有重要意义。
“每天工作结束后,我们会在商网工作群中总结当天的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周新民董事长经常在群里与我们互动。”陶仲达说:“比如,有一天周董事长在群里强调了适航与安全对民机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迅速落实,在各IPT团队中都设置了履行适航与安全相关职责的负责人。他还讲过诸如制造与采购业务合并、客服负责人对运营成本负责等建议。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周云认为:“我觉得专班工作就是一个小型的IPT团队,开展专班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从需求出发然后迭代论证的正向设计过程,这其中充分体现了IPT团队资源集中、组织扁平化、行动高效的机制优势。”
专班成员一致认为,参与民机IPT团队建设专班工作,加深了集团公司深化改革整体部署的认识,同时在与专班成员沟通交流过程中,也加深了对行业的认识,拓宽了眼界。
目前,先行先试的中航工业首个“1”级IPT团队——AR-E3000电驱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制团队已建立起来,团队选优配强,由景德镇直升机厂所人员共同组成,40岁以下青年骨干占比超过80%,将高效、有力推动型号研制任务,抢抓低空经济机遇。
后续,专班所形成的工作成果将不断迭代升级,指导全行业各单位,高效、高质量地组建民机项目IPT团队,通过促进各型号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民机产业蓬勃发展,让其作为构建现代航空工业体系的关键一“翼”,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