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具有两面性的,它可能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也可能是孩子前进途中的助推器。每一个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都会产生挫折感,只不过程度不同,结果不同罢了。
有些孩子很快就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而有的孩子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力?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人生中,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需经历“成对”的教育。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有的家长拼命催促着孩子跑,教孩子怎么成功,却从不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于是,他们因一点小事不如意,到处发脾气;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萎靡不振;听到一两句负面评价,便感觉失去了自我价值感。
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输赢观,或者大人陪孩子玩耍时,一味地迁就孩子、让着孩子。我们需要和孩子说清楚,比赛有很多种可能性,有人赢,就会有人输,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输并不可怕,怕输才可怕,鼓励和帮助孩子,而不是代劳。经常交给孩子一些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并充分信任他们,即使失败了也要积极鼓励孩子,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重新开始,告诉孩子:你一定能行。很多孩子都是在反复失败中,父母的鼓励、支持下,坚持不懈,拥有自信与成功的。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在适当的吃苦教育中增强孩子的体力和智力,磨练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变得更优秀、更强大。第一次出门、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重要的是父母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要让孩子明白:想得到一个东西,必须自己付出。只有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社会是一个群体,孩子需要学会与不同人打交道,并能取长补短。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提升孩子的合作能力。这些的前提是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并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多多创造机会,让孩子适应不同的新环境。对于胆量较小的孩子多鼓励他们与人接触,这一过程又叫“脱敏”。为孩子提供更多机会,他们的适应能力会随之自然萌发的。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时,可以试着启发孩子先进行思考,我们再帮助他们总结与反思。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必须首先在情感上给予支持,而不是打击否定、指责孩子,比如,面对挫折正伤心难过的孩子,上来就是一句“不就是批评了你几句,又不会怎样,为什么总是这样?”当孩子面对挫折时,父母需要关注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认同孩子出现的情绪,比如难过、无奈,感同身受地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在强调给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一定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批评孩子。这里有16个小技巧,整理出来给家长们了解一下。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也让自己的批评更有针对性。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问问孩子“如果是别人,该说些什么”。在批评孩子之前,先来一番自我批评,拉近孩子的心理距离,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家长批评最好单独进行,不应在公开场合,如公共场合、当着亲友的面。本来一个很小的错误,非要延伸到其他事情上。这样的批评只会让孩子与你对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批评孩子只评价事实,不分析动机,给他强加罪名,无异于火上浇油。不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反思错误,而是一味打骂,这种急于求成的批评,往往会造成反效果。尽量用最简练的语言、花费最短的时间来完成。受批评的感觉是不舒服的,谁都希望这种感觉尽快结束。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倾听你的话语。父母保持沉默,孩子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孩子自然能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父母用他人类似的行为,暗示孩子不要犯同一个错误,这么做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犯错误受批评后,往往心里失落,父母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安慰,让孩子感觉你们依然爱他。父母教育孩子时,如果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孩子想的就不是如何改正错误,而是如何寻求庇护。受到坏情绪影响时,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就不是客观公正的,类似“你一天到晚……”“你从来都是……”这种语句很可能使矛盾激化。搂着孩子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用眼睛正视孩子,能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批评后加一点鼓励,不仅能使孩子尽快改正错误,还能引导孩子向自己擅长的方向发展。综合自:儿童睡前故事、父母必读、人民日报微博等。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