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雪下了又好像没下。今天(1月26日)6时,记者注意到,丰台区石榴庄街道的人行道上薄薄盖了一层“霜”,有行人、车辆通过的路面上基本没雪。从北京过去12小时降水图(25日19时至26日7时)来看,北京的雪主要下在了中心城区四周,“东西朝海丰石”6个主城区出现降雪“空白”。
据此前预报,昨天后半夜至今晨为本场降雪主要时段,预计全市为小到中雪的量级,从实际情况来看明显偏小。北京市气象台介绍,城区雪偏弱,是因为温度偏高、水汽不足。
北京在北方也不算是多雪的城市,大概每三年才能遇到一场大雪。正因如此,北京居民格外“珍惜”雪花,每逢降雪,故宫、景山公园、颐和园等总是挤满了赏雪的游人,故宫的门票在下雪前就会被预约一空。今年北京迟迟没有明显降雪,这场雪也依然不大,不过,这极大概率就是龙年最后一场雪了,赏雪只能盼来年。
1月26日6时,北京市丰台区人行道上覆盖薄薄一层雪。新京报记者王景曦 摄
北京城区平均降雪量为“0.0”毫米
在本轮全国范围的寒潮天气中,京津冀本就不是降雪中心,在此前的预报中,降雪量级整体偏大。在中央气象台1月19日的预报图中,25日8时至26日8时京津冀一带可达中到大雪的量级,随着时间临近,预报不断纠正,降雪量级改小。
北京的雪下在哪了?从降雪实况图来看,北京的雪主要下在了中心城区四周,“东西朝海丰石”6个主城区的降雪几乎为一片“空白”。北京市气象局解释,由于城区热岛效应影响,温度偏高、水汽含量低、相对湿度小,雪花下落过程中融化明显,导致降雪量偏小。
据北京市气象局统计,25日夜间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小雪或零星小雪,郊区和山区相对明显,局地出现中雪。截至26日8时,全市平均降雪量0.3毫米,城区平均0.0毫米;北部山区积雪深度1-3厘米。最大降雪量出现在平谷老泉口,为4.6毫米。预计,26日白天大部分地区仍有零星小雪,夜间天气逐渐转晴。
北京城区的“0.0”毫米降雪量是统计意义上的零,并不是一点雪都没有。今晨6点,记者注意到,丰台区石榴庄街道的人行道上薄薄盖了一层“霜”,有行人、车辆通过的路面上基本没雪。
1月26日6时,北京市丰台区路面有少量薄雪。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摄
不过,薄薄一层雪会导致路面湿滑,依旧会影响交通。在雪更大的地方,据北京公交集团消息,截至1月26日7时,8条线路采取调度措施,其中停驶措施7条,区间措施1条。
郊区降雪更明显,截至7时,密云、房山、平谷的雪还在下。今晨,平谷、延庆区路面积雪较明显,环卫部门出动了带滚轮的除雪车进行扫雪,以保障春运期间的交通。环卫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场雪规模不大,并未在作业中使用融雪剂。
延庆雪后,环卫工人驾驶带滚轮的除雪车进行作业,由于本场降雪规模较小,并未使用融雪剂。北京环卫集团延庆京环公司供图
据北京市城管委介绍,25日,北京启动扫雪铲冰蓝色级别预警响应,全市共备勤7.1万环卫作业人员,准备扫雪铲冰作业车辆8085辆、机械除雪设备7043台套、人工除雪工具14万件。
北京下一场“痛快雪”到底有多难?
通常,降雪需要三个条件:水汽条件、温度条件、动力条件,任何一个条件不达标都出现不了降雪。
北京下场雪并不容易,需要“运气”。气象高级工程师尹炤寅介绍,北京冬天足够冷,下雪的气温条件比较容易达到。水汽一直是制约北京下雪的因素,北京离渤海不算远,但两面环山,平原地带只有东侧和南侧没有群山遮挡,所以只能靠低层东风回流的偏东气流将渤海水汽带来北京,才有机会下场痛快雪。
北京的雪需要有“不强不弱”的冷空气来助阵。尹炤寅介绍,例如从河北北部到内蒙古南部一带有一股冷空气自西向东吹,吹到长白山脉,冷空气不强不弱,翻不出去长白山脉,且只沿着长白山脉往南走。经过辽东半岛之后,正好以偏东风的形式吹到京津冀地区。只有这种情况,北京才会比较容易出现像样的雪。
这个冬天,北京有过多次飘雪,但由于缺少水汽,雪都是硬“拧”出来的。比如1月7日那场降雪,算是北京较为明显的降雪天气了,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介绍,当天北京的低空湿度条件不好,水汽不足,但动力条件好,像拧毛巾里的水一样硬是把雪花“拧”出来了。
北京大概每三年才能见到一场大雪
在北方,北京不算是多雪的城市,正因如此,北京居民格外“珍惜”雪花,每逢降雪,故宫、景山公园、颐和园等总是挤满了赏雪的游人,故宫的门票在下雪前就会被预约一空。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天擎”历史数据显示,1991年至2020年大雪节气期间,北京地区平均降雪日数为0.8天,平均降水量为0.92毫米。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通常还包含了雨夹雪、冰粒、米雪等。因此,普通人感受到的降雪可能还要少。
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从1961年至2022年,北京冬季观测到降雪最多的年份为1963年冬,共有29天,第二为1968年冬的27天。
降雪日数最少的年份出现在1982年冬,只有3天,其次为2006年冬、2010年冬、2013年冬以及2022年冬,整个冬天均只有4天出现降雪。
另外,自2000年以来,北京年平均降雪日数较20世纪有所减少。历史最少降雪日数的前10名中,2000年以后的年份占了7席。2000年以来,降雪日数达到20天以上的年份只有3个,分别为2000年冬(22天)、2002年冬(23天)和2012年冬(23天)。
北京降雪日数不多,其中能达到大雪级别的降雪更是屈指可数。1951年至2019年的气象大数据显示,北京平均每年大雪及以上日数仅有0.4天,大概每三年才能见到一场大雪。
记者/王景曦
编辑/张树婧
校对/赵琳
运营编辑/刘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