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察|洋楼活了,美食火了,打造“河海津韵”强IP

文摘   2024-12-28 13:05   天津  

又到年终岁末,这一年的文旅市场依旧很“卷”。当全国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千帆竞发之际,我们惊喜地发现天津的脚步跟上来了。


从历史风貌建筑的充分利用到现代文旅项目的蓬勃兴起,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到都市时尚感的全新塑造,细细品味这一年的天津文旅,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好像忽然打通了“任督二脉”开了窍。各种小而美的巧思给人惊喜不断,一场接一场的大型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中西文化的融汇、传统现代的交织,天津正以磅礴之力重塑这座城市独特的风貌。


今年天津文旅的各项数据已经出炉,亮眼的表现着实令人振奋。从游客接待量来看,2024年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这7个黄金假期里,天津累计迎来游客711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高达 622.9亿元。而2024年1月至11月,天津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4588.61万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游客旅游花费2751.04亿元,同比增长33%;游客人均花费1118.83元,同比增长18.7%。


这些统计不仅仅是生硬的数字,它们背后是天津文旅市场的火热,是无数游客对天津的喜爱与认可,更是天津文旅发展不断攀升的有力见证。



沉浸式体验成为天津文旅一张靓丽的名片



今年国庆假期, “无处不沉浸 打卡CITY SHOW——戏剧之城国庆文旅活动”把整座城市化身沉浸式舞台,话剧《日出》在惠中饭店楼下金街大铜钱广场的演出意外“出圈”,直接将天津的沉浸式演出推向了“next level”。随后“邂逅·天津 最美街角”系列活动中,历史建筑开滦矿务局前热情如火的弗拉明戈舞,再次让天津刷屏社交媒体。


自此之后,人民公园、睦南公园、张园、官银号、天津人艺门前街角等点位,接连上演话剧《钗头凤》、京剧《西厢记》、评剧《挂画》、木偶扁担戏《兄弟打虎》……每一出剧目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所在点位背景、氛围实现完美融合。


再加上历时7个月的桥边音乐汇,在海河沿岸,在各具特色的桥边,接连推出100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直接让艺术与生活实现“无缝对接”。


在天津,不少历史风貌建筑在与文化演艺的联袂中“活”了起来。百年张园依托原有建筑实景布置道具,融入互动演艺,创新推出沉浸式剧目《津门往事》吸引大量游客。曹禺故居一众青年演员在游览过程中陆续登场,他们化身曹禺先生作品中的角色,还原剧中的经典场景,让游客们一饱眼福。


天津作为北方曲艺之乡、中国现代话剧摇篮、京剧和相声的大码头,观众们爱听戏更懂戏。这里还走出了李叔同、张彭春、曹禺等诸多文艺家,用文艺演出带动城市旅游,天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像这样直接将文艺演出从聚光灯下移至景区的亭台楼阁、街区的烟火市井、公园的自然天地,更能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天津文化的魅力。



“津味早点”已然跃升为天津文旅的金字招牌


“卫嘴子”不仅是指天津人自古因发达的商埠和码头文化,练就了能说会道、语言风趣幽默的本事,更指的是天津人对美食有着独特的热爱和追求,所谓“借钱吃海货,不叫不会过”正是天津人好吃、会吃的生动演绎。


对于越来越追求“慢生活”“深体验”的各地游客来说,来到天津怎能不紧跟当地人的脚步,吃一顿“碳水”满满的早餐来开启新的一天呢。



2024年,美食网红地“西北角”的热度居高不下,各类社交平台上,以“逛吃天津”为主题的视频,总能收获最多的关注。


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天津早点的火爆是源自游客的自行挖掘,如今的再上层楼,则离不开市区两级管理部门的精心擘画与悉心耕耘。刚出天津西北角地铁站,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美食导览图”,区域内200多家传统食品店铺被一一标注。“天津旅游电子地图”小程序,更是直接把人气早点单列出来,不愁游客找不到称心的味道。他们严控食品安全,确保环境清洁,引导车辆有序停放,维护市场价格稳定,让居民和游客安心、顺心、舒心,营造主客共享的良好氛围——在美味早餐和美好享受的背后,是不同岗位的天津人在保驾护航。


今年初“津味食光——天津首届早点文化旅游节”,硬是把煎饼馃子、锅巴菜、炸糕、卷圈、豆腐脑……近百种品类汇集一堂,开了个“天津早点大会”,再加上非遗美食、津门老字号、知名品牌的集中亮相,彻底把“早点文化”几个字刻在了津门百姓和外地游客心中。


如何让美的味道飘得更远,让美的体验更丰富多元?天津正致力于拓展美食文旅版图。一方面,利用西北角的美食号召力,以点带面融合周边文旅资源打造“西北角特色街区”。另一方面,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发力,创意开发各类与美食相关的文创产品。就拿可爱俏皮的煎饼馃子毛绒玩具来说,它以超萌的形象还原了煎饼馃子的模样,深受游客喜爱,成为人们带走 “天津味道” 的别样纪念。


如今津味早点和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精彩文艺演出相互呼应,共同勾勒出天津独有的城市风情画卷,成为游客解锁天津魅力、深入探寻城市灵魂的一把“万能钥匙”,吸引着更多人奔赴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



盘活资源存量,讲好天津故事,天津文旅高歌猛进


今年天津几处传统旅游区的焕新升级和历史风貌建筑、老旧厂房的盘活利用格外引人注目。



最美书店钟书阁的入驻为本就充满异域风情的意式风情区锦上添花。除去美轮美奂的建筑设计,钟书阁突破常规的特色服务成为吸引顾客的点睛之笔,比如开辟专门的空间用于举办各类文化沙龙、亲子阅读会和新书签售会,新增的夜校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等等,这些都让这里从一座小小的书店,晋级为更广阔的文化交流的平台。


和平区大理道的原蔡氏家祠,是五大道区域内少有的中式庭院,经过修旧如旧和盘活利用后,它以“樘院”身份重新亮相,不仅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开辟新的路径,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场所。如今,每天都有上千人进院打卡,这些游客看中的正是产品背后的文化、创意和消费场景、氛围体验。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樘院”正是最生动的体现。


目光转向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这里承载着天津工业发展的历史记忆,也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活化石”,如今这里已蝶变成为“津一·PARK”。曾经轰鸣的车间被改造成了别具一格的工业科技博物馆,那些冰冷的机床设备摇身一变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与讲述者,向人们诉说着天津工业发展的壮阔篇章。不仅仅要让市民享受感受工业遗产的魅力,还要吸引产业进来,让高端企业在此落地生根,“津一·PARK”将为工业遗产更新项目提供新的思路,成为天津文商旅产业创新地标。


一年来,天津把尘封的历史记忆从旧厂房、老街巷中“翻”了出来,将创意与活力“注”入每一寸土地。就这样,天津凭借着独有的历史底蕴与创新魄力,正把自己打造成既有厚重历史质感,又具新潮时尚活力的文旅名城,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



红色文化资源又添新成员,为天津文旅带来惊喜



北洋法政学堂旧址,在2024年重磅回归大众视野。这座始建于1906年的古老学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全日制高等法政学校,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曾在此潜心学习6年之久。修缮后的旧址焕然一新,“铁肩担道义 热血润山河——李大钊与天津主题陈列展”同期开展,大量珍贵史料和文物与多媒体数字设备相辅相成创造出更加立体的参观场景,让游客们进一步加深对那段历史的理解,更全面地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思想、崇高精神与伟大人格。


今年10月24日,范旭东诞辰141周年之际,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完成修缮与布展,以范旭东纪念馆的全新面貌示人。范旭东被誉为民族化学工业先驱、“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他亲手创办的永利碱厂、久大精盐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历经百年风雨,成就诸多百年化工名企和 “红三角” 等知名品牌。虽然预计明年1月才能正式开馆,但它精心设计的“小小化学家”体验活动和提前放出的“民族工业溯源游”“民族化工研学游”的概念,更是为天津在青少年一代缅怀先贤业绩、培养爱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以及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的红色文化教育版图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年,天津文旅持续深耕红色资源领域,深度聚焦聚合效应,全力让每一处红色印记绽放光芒。继2023年公布《天津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之后,今年又推出6条红色资源体验线路,织就津沽大地的“红色地图”。此同时,“打卡天津红” 微信小程序应运而生,借助 VR、AR等前沿技术重构展馆场景,解锁红色文化全新的体验方式。天津精心编织的这张红色文旅大网,正在与多元产业碰撞出的奇妙火花里,绘就出津沽大地独有的信仰篇章。



创新文旅产品, 唱响“河海津韵”


9月13日,首届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天津举办。博览会上天津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自己丰富的文旅资源、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的文旅产品。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更是天津文旅昂首阔步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金秋十月,“天马”鸣枪,吸引全球各地的长跑爱好者齐聚津门。精心规划的赛道,串联起城市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天马”已然成为天津文旅向世界传递城市魅力的名片,进一步拓展了天津的国际“朋友圈”。


前不久,京津冀三地联动过大年活动的官宣,更是让天津意气风发地站在了区域文旅合作的前沿。以“瓣瓣同心京津冀,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三地将紧密携手,共同为游客们呈现出一场盛大的新春文化庆典,让京津冀地区的百姓们共同领略到区域协同发展带来的“1+1+13”的文旅魅力。


……


这一年,天津文旅的盛事活动多、创新亮点多、发展收益多,带给市民的惊喜更多,这些令人欣喜的成绩,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天津文旅把宏伟蓝图的线条从纸面规划“绘”到实干版图,在政策领航与产业奋进的征程中大步迈进。一方面,聚焦产业升级的关键脉络精研深耕,从顶层设计的高屋建瓴到落地细则的精准把控,从京津冀协同联动的资源共享到“文旅+”“+文旅”跨界融合的多元拓展,全方位夯实发展根基。另一方面,锚定发展目标的远景方向砥砺前行,让抽象的数据指标、宏大的战略构想落地有声,化身为游客盈门的文旅胜景、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10月22日,天津市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会议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提出要彰显河海文化特色,叫响“河海津韵”城市名片。“河海津韵”四个字,进一步为天津文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天津因河而生、因海而兴,河与海不仅是一种风景、资源,也孕育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从海河两岸的风光旖旎,到滨海新区的辽阔壮美;从古老的漕运文化,到现代的都市风情;从传统的民俗技艺,到时尚的文化创意,天津正在全力挖掘这座城市的文脉之根,活力之源,续写津沽大地新的传奇篇章。


12月24日,天津印发《关于加强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给出了更具体的目标:实施20项具体行动,到2027年全市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2亿人次,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4%,到2029年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等的地位更加突出。


站在新岁序开的起点,天津文旅已锚定航向、扬起征帆。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定能继续讲好天津的故事,让“河海津韵”的魅力深深烙印在每一位游客的心间。






END

来源:天津日报


REVIEW



往期
回顾


● 这就是天津丨怎么“折叠”,天津都有“面儿”!


● 文博时讯丨12月天津市博物馆重点展览活动预告


● 冬日暖阳 津味绵长丨四大系列近200项主题活动等你来解锁→


● “凤冠”不好抢?那就来逛逛天津的文创吧,不只有冰箱贴呦!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广播电视局、天津市文物局)信息交流、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