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邓公请人致信蒋经国呼吁统一,宋美龄回复的8个字令人心寒
文摘
军事
2024-09-22 00:02
四川
1982年7月,在蒋介石去世后的第七年,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蒋经国在报纸上刊登了悼念父亲的文章,里面有句话引起了两岸民众的密切关注:“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
1973年蒋介石去世时,嘱咐亲属将自己的灵柩借厝在最像自己奉化老家的慈湖。而在奉化的丧葬习俗里,“厝”则是为了方便后代迁葬。而七年后蒋经国又发表这样的言论,让当时的的领导人邓小平立马看出了蒋经国表达的希望台湾能够回归的信号,随即请人给蒋经国去信。当时负责对台工作的邓颖超召集小组,按照邓小平的部署,由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儿子廖承志起笔,立马给蒋经国写了一封文言文的公开信。廖承志以个人与蒋经国同窗之情出发,言辞中尽是民族大义,还特意提及蒋介石迁葬回大陆一事,展现了大陆的宽容和大气。
“渡尽波劫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廖承志的肺腑之言让蒋经国看完这封信后,也无比动容。而且在此前的1979年,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就提到“国家统一乃民之所向”。既然两岸都渴望统一,那么按理说台湾问题应该就此时开始逐渐被解决了,但是大家不要忘记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宋美龄。蒋经国看完信后,请宋美龄以国民党中常委自己蒋介石遗孀的身份进行回信。但是以宋美龄为首的一派却心存妄想,直接在回信中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还用“敝帚自珍,幡然来归”8个字来劝廖承志秉承“父志”,重回台湾国民党,企图分离廖承志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幸而两岸统一事业没有因为宋美龄的回复而停滞不前,虽然自带遭到了拒绝,但是邓小平一直没有放弃,继续提出国共实行第三次合作的伟大构想,并且通过新加坡总理保持两岸的秘密沟通。一切都不是白费,再后来因为“华航事件”,蒋经国痛下决心,发表了许多举措,顺应民意,为统一打下基础。1987年,蒋经国还解除了已经在台实行了35年的“戒严令”,允许在台同胞回大陆探亲。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也是祖国统一的曙光。但是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病逝,这对于祖国的统一事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邓小平晚年回忆起这段时间同样也表示,如果蒋经国没有离世,那么台湾问题绝对不会这么复杂。不过,有了前面的铺垫和努力,加上台湾自古以来本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都相信,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也是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