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6日晚,梨园古典剧院舞台上,灯光如昼,舞台下,座无虚席,南音、提线木偶、梨园戏、高甲戏、折子戏等泉州非遗展演精彩上演,泉州市政协委员、泉州市人大代表们齐聚一堂,在饱览经典地方剧目中,品味泉州文化惠民的触手可及和丰富多彩。
泉州市政协委员到梨园古典剧院欣赏非遗展演
泉州市人大代表观看非遗展演
泉州素有“戏窝子”之称,文艺精品层出不穷。近年来,我市努力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全年演出超千场,让众多市民和海内外游客享受到一场场文化饕餮盛宴,打响文艺惠民品牌的同时, 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精彩地方戏剧集中展演
乐品非遗文化盛宴
夜晚的梨园古典剧院内热闹非凡,戏迷们济济一堂。
提线木偶《四将开合》
“振兴吾华夏,男儿当自强……”伴着传统鼓吹乐和铿锵豪迈的唱唸,曾应邀赴美国联合国总部公演,并亮相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提线木偶戏科仪表演《四将开合》拉开演出序幕,精彩戏剧盛宴轮番上演。
高甲戏《公子游》
展演融合了泉州地方剧种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彩剧目片段。南音《春光明媚》唱腔触人心弦,梨园戏《陈三五娘·赏花》表演精致细腻,《正月点灯红》《望春风》充满佳节欢乐、写满闽台乡愁,高甲戏《公子游》表演诙谐风趣又优美潇洒,掌中木偶折子戏《大名府》妙趣横生观赏性强。
梨园戏《陈三五娘·赏花》
演唱《正月点红灯》《望春风》
丰富瑰丽的泉州非遗文化通过艺术表演形式呈现出来,展现了非遗戏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令人陶醉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台下观众无不沉浸在这非遗之美中,随着剧情时而紧张、时而舒缓,掌声迭起。
掌中木偶折子戏《大名府》
南音《春光明媚》
这穿越历史的非遗绝响,千回百转,回味无穷。
构建文化信息共享渠道
传统艺术与新兴文化相得益彰
泉州市人大代表、安溪培文中学教师黄文月在展演落幕后感叹,欣赏精彩纷呈的泉州非遗文化,犹如踏入一座繁花簇拥,古韵悠然的传统文化花园。这些戏曲精粹是闽南文化传承千年的精神根脉,希望泉州非遗文化能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文化惠民工程不仅满足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还提升了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她还表示,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各类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门口高质量的文艺演出、戏曲表演、非遗展示;宽敞明亮的图书馆、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文化活动场所。这些都彰显出文化惠民工程在提升群众幸福感、增强社区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春节临近,每个周末的泉州文庙广场热闹非凡,各个县市区非遗演出轮番上阵,让市民游客饱享艺术大餐,感受非遗魅力。(王柏峰 摄)
她建议,进一步加大文化惠民投入,优化文化资源布局,合理规划文化设施的地理分布,加强基层文化载体建设,确保文化设施能够有效覆盖更多人群。同时构建文化信息共享渠道,比如,实现村级图书馆与城乡图书馆全面联网,形成图书信息共享,让村民能够便捷地获取各类图书资源。
她还提出,除弘扬传统艺术,还可以引入新兴文化,满足不同年龄层和兴趣爱好的群众需求,例如借助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举办虚拟现实体验、创意手工作坊等活动,吸引年轻群体参与。此外,可以利用数字提升文化服务效率,开发文化惠民方面APP,方便市民随时随地了解文化活动信息,提升文化服务便捷化、高效化。
积极培育“文化+产业”人才
书写“侨+”特色文化项目
泉州市政协常委、泉州市侨界青年联合会创会会长黄华春表示,去年以来,泉州在文化领域取得成果颇丰,他亲眼见证了泉州威远楼与府文庙内非遗文化的生动演绎,亲身体验了令人垂涎欲滴的侨家乐文化美食节,欣赏精彩纷呈的蔡国强烟花秀。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有滋有味”的文化大餐,幸福感倍增。
2024年12月8日,泉籍当代著名艺术家蔡国强《红帆》艺术白天无人机烟花表演活动现场。
他建议泉州进一步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如增设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等,结合研学旅行、产业旅游等,打造泉州特色品牌,开发历史文化课程,推出茶叶、陶瓷等旅游线路和国潮品牌产业研学路线,让文化之泉涌流不息,惠及更多民众。
深化国际交流,利用晋江口岸免签政策,加强与东南亚等国及海外侨亲的文化联系,加大力度举办国际化活动,扩大泉州的国际影响力。
培育“文化+产业”人才,借助留学归国人员力量,鼓励留学人员邀请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泉观光考察,培训留学人员讲好泉州故事,推广泉州优势产业,政府应出台相应奖励政策激励。
立足“根魂梦”特色,注重书写“侨+”特色项目。围绕“侨+历史建筑保护”“侨+精品游览路线”“侨+特色产业发展”等特色主题,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推进乡村侨史馆侨领馆建设,加强侨文化资源挖掘力度,进一步盘活华侨文化资源,让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通过多方面发力,推动泉州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今年将开展公益性演出超千场
为群众“幸福指数”加码
2025年元旦假期,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又一次迎来了高光时刻。泉州木偶剧院外排起了长龙,剧场内座无虚席。舞台上,《小沙弥下山》《钟馗醉酒》《猴趣》《元宵乐》等节目令人深刻印象,一个个小木偶被数十根丝线悬起,演员们精湛的技艺征服了现场观众。有本地市民表示,看提线木偶戏如同开盲盒,惊喜不断。还有远道而来的游客表示,这么精彩的演出,票价大多只需三五十元,实在超值。
春节临近,每个周末的泉州文庙广场热闹非凡,各个县市区非遗演出轮番上阵,让市民游客饱享艺术大餐,感受非遗魅力。(王柏峰 摄)
作为闻名海内外的“戏窝子”,近年来,泉州市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文艺惠民演出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泉州市文旅局艺术科负责人郭雅靖介绍,2024年泉州国有文艺院团演出总场次共1687场,其中线下演出1202场、下乡演出278场,线下58万观众观看。
每天晚上,文庙旁的南音研习所,市民游客或坐或站,聆听来自千年前的南音古韵。(王柏峰 摄)
泉州拥有丰厚的文化家底,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和闽南歌舞等不断上演,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带火了泉州文旅经济。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泉州各大院团演出票房收入达2000多万元,其中泉州木偶剧团比2022年增长50倍。
泉州市文旅部门还持续深耕“百姓大舞台”“云艺术节”“3311文化惠民工程”“文润刺桐·邻里共享”五大乐章千场活动等文化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1+N旅游演艺服务计划。每年夏季常态化开展的“威远楼之夏”“府文庙之夏”等文化活动品牌,把文化大舞台延伸到更广泛的群众中去,人人皆有登台献艺的机会。
每逢节假日,泉州古城天后宫戏台精彩呈现,一场场精彩的高甲戏表演让市民游客直呼意犹未尽。(王柏峰 摄)
民众在文化活动中的深度参与和高度满意,是文化惠民的初心所向。如今,到茶馆剧场听一曲“千年雅乐”南音,赏一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看一回雅俗共赏的高甲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仪之选。今年1月份,泉州将为群众献上80场公益性文艺演出。蛇年春节前后,市直文艺院团将献演超过105场演出,继续为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加码。
记者获悉,“开展250场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被列入2025年泉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郭雅靖透露,2025年,泉州市文旅局将常态化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公益性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丰富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繁荣文艺创作,办好全国南戏展演、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扩大闽南“戏窝子”品牌影响力。
推行“好看不贵”惠民票价
老少戏迷同享文化福利
在泉州,文化惠民演出如同一股春风,让广大戏迷尽享戏曲盛宴。南安戏迷庄少阳便是众多受益者之一。
庄少阳出生于1988年,自小就对梨园戏情有独钟。小时候,梨园剧团下乡演出,他就跟着凑热闹,懵懂间被舞台上的表演吸引。随着年龄增长,他对梨园戏的热爱愈发浓烈,开始主动前往梨园古典剧院观看。2009年起,他几乎一场不落地观看演出,不管是大场还是小场,甚至彩排联排他都从不缺席。
梨园戏《陈三五娘·赏花》
庄少阳的观戏经历也见证了文化惠民演出带来的实惠。他回忆,早期看戏,一张票100元。后来政府大力推动文化惠民演出,票价低至20元,这让他看戏的成本大大降低。此前在晋江上班时,尽管路途遥远,他仍经常赶班车来看戏,常常深夜才能返程。但低廉的票价让他觉得一切都值得,“20元就能享受这样的视觉盛宴,既能看戏又能享受舒适的环境,实在太划算了!”
“在泉州,只要你喜欢,就有‘好戏’看。”46岁晋江人许先生痴迷泉州梨园戏14年,每年欣赏梨园戏各类演出至少50场。
高甲戏《公子游》
作为“闽南戏窝子”,南音、高甲戏、梨园戏等文化底蕴深厚,许先生尤爱梨园戏,唱腔优美,表演细腻传神,故事感人至深,它的悠久历史令人回味无穷。他深切感受到,时代变迁下,经典戏曲在不断推陈出新,除了线下演出,还有线上直播、沉浸式小剧场等,满足不同年龄层观众的欣赏需求,让泉州传统戏曲艺术穿越时空成为“流量不断”的“网红”。如今许先生的“戏迷”朋友圈不断扩大,既有众多“90后”“00后”年轻人,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朋友,他们为了追戏,已然成为世遗泉州的常客。
南音《春光明媚》
许先生说,有惠民票价、有下乡演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越来越多的戏迷受益。老人们因票价亲民组团观戏,传统戏曲拥抱更多年轻观众,焕发出时代活力,文化惠民演出真正将文化福利送到了民众身边。
热点推荐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许奕梅 张素萍 庄丽祥 王柏峰 编辑:陈恬曼 二审:林燕婉 三审:黄凌燕
热点推荐
戳这里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等你👇
点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