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主题报道
该如何练成“法治范”
新时代的记者需要何种战力
才能真正做到“记录时代”
他们说
深入基层抵达现场
立足专业做好深度
拥抱技术创新表达
“借船出海”扩大传播
…………
为庆祝第25个记者节
检察日报社11月8日举办
“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
记者节主题活动
暨“法治中国行·庆祝新中国75华诞”
全媒基层采访活动研讨会
让我们跟随镜头
一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检察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李辉
今年5月“法治中国行·庆祝新中国75华诞”全媒基层采访活动启动以来,不同采编岗位的编辑记者奔赴基层检察一线,用热气腾腾的新闻作品庆祝共和国75华诞,用小切口凸显检察护航共和国发展的亮点实践,用全媒联动打造“法治中国行”品牌影响力。
在今后的宣传报道中,要继续坚持把牢政治方向,在检察宣传工作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坚持深耕行业资源,把新时代最高检党组新理念新实践传得更远、传得更广、传得更响;坚持全媒融合发力,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多元表达,拓展推广渠道,强化用户意识;坚持上下一体贯通,推动构建检察宣传文化工作大格局,合力奏响检察好声音。
时政要闻部记者 张羽
我们为什么要到基层现场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党中央对全国新闻战线的重要要求。我们采访基层、报道基层,也在基层得到锻炼与成长。记者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深入新闻现场、记录时代潮涌,传达使命职责。为此,哪怕沐风栉雨,我们依然步履不停。
总编室编辑 王昱璇
当我行走在红色热土,与一个个检察履职办案故事不期而遇时,我感受到了个体力量;当我坐在工位,与一篇篇基层行稿件在指尖相遇时,我感受到了群像魅力。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满怀勇气与韧劲,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大主题报道活动中,打造检察宣传品牌新高地,找到独属于我们的“流量密码”。
新媒体传播二部编辑 李春薇
新媒体如何包装、报道重大主题稿件?我们要做有记忆点的传播。可视化讲好检察故事,利用短视频、照片展现风土人情、办案一线、检察履职等,增强视听体验效果。另外,要升级用户互动体验,勇于“借船出海”,拓宽传播路径。
周刊三部编辑 杨璐嘉
回顾这次报道的写作过程,我感悟最深的三点是,要在宏阔与纵深中讲好检察故事,在陈情与说理中弘扬法治精神,在拥抱新技术中提升传播效能。而如何把检察报道写得生动活泼呢?最主要的是“复杂事情简单说”“深刻道理通俗写”,放弃“端起来写”的思想。
视觉部记者 张庚磊
全媒时代,新媒体也是主战场!好的内容是一条可以远洋的大船,那么推广传播就是助力这条大船穿洋越海、破层出圈的风帆。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报道破层出圈。让我们坚定理想自信,俯下身、沉下心,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检察新闻作品。
河南记者站记者 刘立新
“拼上老命,大干一场。”焦裕禄的这句话至今读来仍荡气回肠。“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检察人。八百里巍巍太行,挡不住中原儿女追寻美好生活的脚步,基层行一路走来,我被身边的故事打动着。相信在伟大精神的滋养下,我们必将在新征程上书写出新的篇章!
中国行业报协会副会长 孙福会
检察日报社组织的“法治中国行·庆祝新中国75华诞”2024年全媒基层采访活动既是一次成功的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又是全社上下全面提升“四力”的一次生动实践,具有主题鲜明、规模宏大、亮点突出、全媒联动四个特点,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行业媒体和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在“同一赛道”竞争,怎么能在同一主题下出新出彩?扬长避短?我认为要具备以下几点:一、站位要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这是报道成功的前提。二、策划要细。主题宣传报道需要提前筹划、整体谋划。三、采访要深。要与自身行业相结合,多深入基层,挖掘本行业有价值的信息和故事。四、写作要实。越是“高大上”的主题,越要找好“小切口”。“大报道”不一定非要用“大词”,各种排比句等修辞手法看上去华丽,但华而不实不行。五、形式要新。从前期策划到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中,都要从读者和用户的角度出发,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无论何种形态的新闻创作,如果做到“写诗要心中有画,作画要心中有诗”,作品就会有“全媒化”之美,受众就会有“全息化”之感,传播就会有“入脑入心”之效。
全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字报道提出重大挑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必须研究互联网、用好互联网。这要求我们的文字必须要做话语转换,在议题设置、报道结构、表达方式、篇幅长度、视觉呈现等方面做改变。表达上,要力求短实新,找准主题与百姓感受的连接点。新华社傅华社长对于调查研究这样要求:必须在现场,必须入乎其内,必须挖地三尺,必须先人一步、高人一等,养成不断发现的智慧,养成层层突破的能力,养成无悔奉献的精神。
光明日报政治经济部案例办副主任 王昊魁
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呢?如何让新闻报道更显“泥土味儿”,让理论文章“飞入寻常百姓家”?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在策划前期要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找方向、找答案,聚焦重大议题,坚定唱响主旋律、传播好声音、激发正能量。二是坚守思想文化大报的定位,持续强化思想内涵。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紧跟时代大潮,强化互联网思维,将优质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渠道进一步呈现和传播。
数字时代,报业集团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以下五个关键词既是检察日报精品重大主题报道的经验,也是重大主题报道可以着力的方向。
一是策划创新,做好重大主题下的副主题创新。二是深度优势,报业集团是“1+N”的形式,“1 ”即发挥纸媒积累多年的深度优势,“N”发挥专业长处,同时创新手段,跨平台传播。三是采访深入,尽管当今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但是技术中介的现场和用户传达的现场有线索丢失、视角选择非公共、观察体验感缺失等多种问题,记者深入采访仍是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四是形态创新,不仅注重报道形式的创新,还让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圈层化分众化。五是互动实效,可以尝试开放式新闻生产,让用户通过实时互动参与新闻进程,以此获得关注,凝聚时代共识。
福建省福清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陈文
检察工作本身,也是做人的工作,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落到实处,不仅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还要高质量宣传阐释案件背后的法治意义,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作为基层检察院,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找到法治宣传的突破口。2023年来,我们和最高检新媒体、检察日报社有了全方位的策划合作,共推出“三微”作品12部(含2024年4部),10万+的作品有6部。爆款作品背后,我们深刻感受到办案业务“硬核力”和法治宣传“软实力”同样重要。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我们找到了答案。首先,好的重大主题报道出发点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时代、反映民声”,同时表达要“有巧思”,能引发受众共鸣。另外,还要赋予作品能量,巧妙“加工”,摈弃常规套路,探寻新鲜出口,避免千篇一律。最后,还要“拓展”传播力,确保作品更接地气。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ID:JCRB_Z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