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院与图书馆联合举办“典籍中的劳动之光第五期——匠心启智沉浸式体验系列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   2024-11-12 10:02   吉林  







11月8日晚6时,由吉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吉林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典籍中的劳动之光第五期——匠心启智沉浸式体验系列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在中心图书馆六楼古籍修复室进行。该课程计4学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











首先,由图书馆古籍部王丽华老师根据馆藏古籍——我国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向学生介绍了这部典籍的版本情况、著者生平、主要内容以及该书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天工开物》全书十八卷,分别记述劳动人民在谷物种植和加工、纺织、染色、制盐、制糖、陶瓷、车船、锻造、油料、造纸、冶炼、采矿、武器、菌种培养等方面的技术成就。其中记录了不少在当时居于世界前列的工艺措施和科学创见。

接下来,由考古学院历史考古系王德路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有关养蚕和丝织品的考古发现情况,并以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和精美的图片,向学生们展示我国精湛的刻丝技术。刻丝是以生蚕丝做经,以各色熟丝作纬,用通经断纬,彩纬显花的方法织造而成的织物。刻丝技法要求织造者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自古就有“一寸刻丝一寸金”的说法,可谓“鬼斧神工”。

理论学习后,同学们分组,根据中国传统技艺方法,进行了蚕丝扇的制作,并用古老的织布机进行了织布的体验,使同学们感受从古至今的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挖掘、传承和弘扬天工开物文化。

课程用沉浸式体验的教学方法,以典籍文化增强青年人的文化认同,以亲身体验领略古代科技的魅力,适应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审核:王丽华

文稿/图片:张华

编排:全美龄


吉林大学图书馆
吉林大学图书馆官方账号。发布图书馆公共信息、数据库最新资讯、讲座通知等,解答本校读者关于图书馆使用中的问题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