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三坊七巷(17)

政务   2024-10-14 08:01   福建  



编者按


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千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家在鼓楼”公众号开设《我们的三坊七巷》专栏,通过坊巷名居古厝、坊巷名人、坊巷诗联赏析、坊巷民俗、坊巷工艺美术等篇章,讲述繁华喧闹之下,那些属于三坊七巷的文化和故事。






闽都坊巷有吉庇

作者 林山


福州的市果是福橘。形象团“圆”,色彩“红”火,谐音“吉”祥如意的福橘,是过去福州家家户户过年的标配,福州民谣《十二月果子歌》就唱道“十二月福橘掏做年”。福橘是闽都福文化的“美丽天使”。三坊七巷中,有一条巷子,得名就与福橘有关。

这条巷曾经是福州城内的重要市街,店铺众多,有米店、粥摊、布店、衣店、洗染店、彩结店、砖瓦店、柴炭店、打铁店、弹棉店。中药铺是其中比较特别的,巷中人家颇有以收集橘皮为业的。福橘的皮,大量收购来,就摆在巷中晾晒,制成中药材陈皮。每到季节,巷中晒满橘皮,橘香弥漫,因称“橘皮巷”。后来,时间久了,不明就里的人,口耳相传,方言谐音雅化为“吉庇巷”。


吉庇巷是七巷中最南端的一条街巷。东西走向,东起南街(八一七北路);西至南后街,与光禄坊相连;北接宫巷;南临安泰河。安泰河对岸就是朱紫坊。

三坊七巷是我国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坊和巷时有演变,坊巷名称屡有变化。吉庇巷曾经是坊,称利涉坊。附近的利涉门是唐罗城的正南门,门外护城河的安泰河畔,有秦淮之韵。南宋嘉定元年(1208),住在这里的秀才郑性之参加科举夺魁,钦点状元,后位居宰辅。退休回家后,当地为他立耆德魁辅坊,人称魁辅里。直到光绪年间,家住吉庇巷的福州进士,在齿录中记载还是“住省城魁辅里”。

郑性之所居魁辅里,后渐渐由坊演变为巷。民间因“状元及第”之吉,也称为“及第巷”,但不流行。人们还是习惯俗称“橘皮巷”。不知什么时候,从谁开始,“橘皮巷”,被方言谐音叫成了“急避巷”。还有个相关的传说,是关于“急避”改“吉庇”的故事,这表达了坊巷人家祈求吉祥如意,庇境安宁的良好愿望。

吉庇巷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很有特色。

传说五代闽国时期,书生艾敬郎住吉庇巷南侧安泰河边吊脚楼。一次到西湖游玩,偶遇姑娘冷霜蝉,互生好感。过了几天,艾敬郎在楼上读书作画,开窗透气,发现对岸桂枝里楼阁上的女子正是冷姑娘。两家窗户隔河相对,冷姑娘顺手拿一串荔枝投过去;艾书生不假思索也回报两颗绛桃。这是《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的福州版。

艾家遣媒求亲,冷家欣然答应。就在他俩成亲之日,遇上闽王王鏻选美,冷霜蝉不幸被强选入宫。艾敬郞闻讯,冒死闯宫。一对恋人,先是向闽王说理哀求。但王鏻见色忘义,非要冷霜蝉不可。艾冷二人不惧威胁,不畏强暴,最终双双被活活烧死,化为一对鸳鸯。这个故事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悲剧异曲同工。20世纪20年代被搬上闽剧舞台,取名《火里鸳鸯》;50年代又改编为闽剧《荔枝换绛桃》,参加华东地区首届戏剧观摩会演,获得大奖,至今还是深受百姓喜欢的传统剧目。

在城市发展中,吉庇巷也经历了改造、拓宽,从小巷变成支路,许多宅院成了沿街店面。民国初,吉庇巷、光禄坊扩建为马路,叫吉庇路,但人们还是习惯称为吉庇巷和光禄坊。

家住吉庇巷66号的廖毓英,曾任直隶宛平县知县,其妻刘氏曾组织家人制作棉衣数百件,救济宛平县穷苦人。廖毓英精明能干,保四品衔,补用顺天府(今北京市)知府。目睹清廷腐败,愤而辞官回里,在南后街开家钱庄。退居林下,寄情山水,年方47岁。在福州组织“托社”,以诗会友。

吉庇巷还走出许多人物。如清军机大臣兼邮传部尚书林绍年,宅院位于吉庇巷北侧90号。1920年3月出任海军总司令的蓝建枢,家也在吉庇巷。其宅部分现在作为福建海峡民间艺术馆使用。

谢家祠,是吉庇巷古厝的一个地标。院落始建于明代。清末林觉民等曾在此创办阅报所,开启民智。五四运动期间,省城进步青年在此成立福建学生联合会,组织开展青年运动。黄展云创办“营前模范村”时,也以此作为城内办公地点。现在作为福建省状元府艺术馆使用。


吉庇巷的吴适,是辛亥革命义士,加入同盟会,在福州与黄展云等组织“闽学社”,创办《福建新报》,宣传革命。民国10年,在广州任总统府秘书。后任北伐军大本营十一路司令、福建自治军第五路司令等。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两次侵占福州,拉他参加维持会,均严词拒绝。

饶刚生住吉庇巷刘氏宗祠,中共党员。1944年,负责省委与各地的联络工作和掩护过往领导的安全接送工作。后与中共福建省委地下交通员刘秀英结为夫妻。同年成立“中共福建省委闽江地下运输队党支部”,开辟闽江地下航线。刘秀英哥哥刘捷生,1941年夏,任中共闽江沿江工委书记,后任中共福州市委副书记、中共晋江地委书记。

吉庇巷还住过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萨伯森和地方文史专家林家溱。后者作品有《福州坊巷志》。

吉庇巷口的安泰楼,是福州百年老店,因店旁有安泰桥得名。经营福州地方风味小吃及闽、粤菜肴和全国各地名特菜点。


图片来源:影像福州

编辑 郑锦銮

  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宣传部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

家在鼓楼
发布鼓楼新闻、服务民生,传播鼓楼好声音,打造鼓楼人的网上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