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里 寻 他
---辛弃疾
石家庄二中南高三 周冰玉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一把在剑鞘中长鸣的剑,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伟大神魂。
喜欢他凭栏望尽,眼前万里江山。“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真真是浸透了滚烫的血和泪。廉颇老矣的笑话放到辛弃疾身上实在太过悲凉,他是想当将军的,从少时率五十骑兵闯入敌营生擒叛将,到练兵筹款创建飞虎营,再到把一篇篇策论写了又写递了又递。他想像廉颇那般横刀跃马立沙场,哪怕浴血奋战马革裹尸还。可终究,报国无门,丹心难诉,心中的情志从未老去,岁月却给鬓边染上白霜。这一句“凭谁问”,是廉颇的无奈,是辛弃疾的愤慨,更是北宋南宋甚至整个中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的呐喊,千古神魂汇聚于此铸成这旷古绝唱,镌刻下永不磨灭的赤忱。
喜欢他千帆阅尽,回首仍是少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词已是家喻户晓,可词中的“那人”是谁?是他自己,更确切的说,是年少时的他。那年元夕“天凉好个秋”的辛弃疾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看到了“壮岁旌旗拥万夫”的辛幼安,时空刹那重叠,一个正意气风发,一个已满面风霜,却仍是同一颗赤心。又或许,“那人”是汴京,是他深情地凝望的神州大地。元夕夜的临安热闹非凡,而辛弃疾却想到了已经沦陷的故土,它此时又该是何等模样?不忍细思,不忍细说,只得叹一句“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也因此跨越时间。
喜欢他赋灵万象,物我欣然一处。辛弃疾以豪放派代表闻名,但他的词也多有自然闲适之作。《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之一,温暖和谐的翁媪,天真活泼的小儿,清秀又朴素的乡村生活。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那样的和平,那样的安宁,是辛弃疾喜爱和向往的,他渴望这样的生活能够出现在每一片土地上。此类闲适诗,多在他闲居时写下。辛稼轩闲居时是寂寞的,他太寂寞了,便与草木花鸟对话,倒也别有一番趣味,读来先让人会心一笑,继而叹息闲愁最苦。情绪混杂着涌上来,像颗酸酸甜甜的话梅糖。
某种意义上,辛弃疾是个失败者。他想当将军,最后成了个词人;他想只手补天,可怜生不逢时弱武偏安。但他的魅力也正在这失败中,朝廷对他时用时弃,他却能珍惜把握每一次任职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递上去的策论无人采纳,他抱怨牢骚后仍然不死心地继续问上速。辛夺疾失败了,可当他放声高歌大踏步向着失败走去时,成败已不再重要。
辛弃疾写词爱用典,他的词犹如一座火山。晦涩难懂的典故下,有着炽热滚烫的情感激荡翻腾,无数次春秋轮回后,山上便有了郁郁葱葱的草木竟相生长。词中的深情在时光中流转,词中的神魂在岁月中凛凛而来。
于是,我们认识了辛弃疾。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