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德国等国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后停用,此后德国、丹麦、挪威等国展开调查。11月20日,德国《明镜》周刊刊发一名评论员的文章,直白宣称,“北溪管道被炸,对德国来说是一件好事。”
该文作者称,德国为“北溪”管道爆炸一事感到愤怒“是毫无意义的”。文章认为,俄罗斯经该管道向德国出口天然气一直遭到美国、波兰和乌克兰等“德国最重要的盟友的反对”。
文章称,早在2006年,美国一名资深外交官就曾发文批评德国,称美国方面不理解为何德国要加大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但德国政府却对此置若罔闻,因为德国认为美国的反对声只是为了“以更高的价格向德国出售能源”,而其他周边国家的反对则被德国政府认为无足轻重。
尽管也承认俄罗斯提供的天然气成本更低,但基于“盟友反对”和“依赖俄罗斯”两点,该文作者依然认为“北溪”管道被炸对德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并在后文中称,失去进口自俄罗斯的能源后,德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未来将确保德国能实现能源供应自主。
不过,“世界能源统计”网提供的数据却并不支持该作者的说法。数据显示,德国目前超过77%的能源消耗依然来自化石能源,其他能源供给的占比并未出现显著提高。此外,德国2023年能源净进口占比依然高达69.8%。
今年8月,《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援引乌克兰方面的消息称,“北溪”管道爆炸是由乌克兰官方实施的,这次行动耗资约30万美元。行动当天,乌方人员租用了一艘小型游艇,5男1女伪装成“出海游玩”的假象抵达管道附近海域,随后由潜水员入水安放爆炸物。报道称,时任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下令实施了这次任务。
审核 | 卢长银
编辑 | 张心珮
校对 | 向歆悦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