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贲彤、陈龙: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电工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文摘
教育
2024-02-22 10:38
北京
针对电工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的贲彤、陈龙,在2024年第1期《电气技术》上撰文,以课程思政理念为融入点,采用慧课堂式教学模式,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课堂模式、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并实践,形成“模块化、要点化、重点化”的教学内容改革思路。教学实践表明,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电工学教学,不仅可使学生了解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强化“四个自信”,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其工程意识,提高其工程应用能力。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进一步强调课程思政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据此,各高校逐渐开展课程思政相关教研项目及示范类课程,思政教育也从文史类课程逐步扩展,开始进入理工类课堂。作为非电类理工科专业的基础类课程,电工学是介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过渡性质课程。因此,在电工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对于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开拓创新意识、提高行业认可度具有奠基和引领作用。目前,电工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工科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难度较大。电工学课程主要是对应用于工程的电路原理及分析方法的学习,侧重于“育人”,课程思政教育主要涉及哲学理念的人生观和方法论,侧重于“育德”。如何在课程中将二者不生硬地巧妙融合,做到“育人”先“育德”,是目前电工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非电类专业的电工学通常不作为主干类课程,教师重视程度较低,因此从客观的教学内容和主观的教学意愿来看,融入课程思政的电工学教学改革面临巨大困难。另一方面,电工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形式在学生中的接受度不高。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课程思政改革要求调动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进行课堂翻转讨论,学生对这种改革模式不适应,课程思政只限于教师的讲述,未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模块化、要点化、重点化”的电工学课程思政融入模式。首先,根据课程培养方案,将课程分为几类重点教学模块;其次,在重点教学模块中选择易于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内容,插入课程思政融合案例;最后,设计包含课程思政学习考核的评价体系,切实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 “教书”和“育人”并举。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对于电工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应从课程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出发,确立课程思政在电工学课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电工学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首先,思政教育的融入理念是保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并以此为前提确立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程专业素养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根据培养目标及电工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课程建设特色,即通过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专业发展需求;最后,制定课程具体实现方案,在主体课程框架(专业知识和工程能力)基础上,采用名人轶事、名人名言、翻转课堂及学科前沿介绍等方法,引入思政教育理念,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在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电工学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确立多元化教学形式,具体包括:1)课前线上预习。通过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上传课前预习资料,并采用雨课堂发布预习任务给学生,线上学习资源包括课程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内容。其中,课程思政线上资料包括名人轶事的视频及影音资料、前沿学术论文、学科动态报告等,主要为学生提供翻转课堂资料;专业知识内容包括课程讲解视频和单元测试习题。二者结合,可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课堂主动讨论。采用翻转课堂和分组讨论形式,对预习内容中的课程思政部分进行课上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并将翻转课堂情况计入平时成绩,以调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同时,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雨课堂答题、随机点名、弹幕讨论等环节,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随堂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3)课后知识延展。在对课堂知识充分掌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探究课本以外的专业领域,根据课堂内容,通过雨课堂发布课后拓展训练任务,增加工程实例云仿真拓展,并为学生提供仿真模型及工作站平台、学术论文检索平台等,鼓励学生拓宽专业领域,充分了解专业知识的具体工程应用,进一步增强专业认同感。结合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电工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已构建的多元化教学形式,提出“模块化、要点化、重点化”的电工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首先,在电工学教学模块中,选取导论模块、直流电路模块、交流电路模块、三相电路模块、电工装备模块5个模块作为课程思政融入模块;其次,选取模块中的具体课程思政融入内容及对应的章节,确定其对应的课程思政案例和要点;最后,在上述章节中选取重点翻转课堂讨论话题,并制定评分体系。电工学重点章节课程思政融入案例见表1。据此,通过设置课程思政融入要点,发挥名人轶事的激励和引领效应;通过翻转课堂讨论形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勇于突破,通过电工学中的原理及定律,引申出其背后包含的唯物辩证法及自然规律;通过给学生介绍电力行业学术前沿问题,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对行业的热爱。工程教育背景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教学活动。为了加强改革的效果,构建以评价为导向的电工学课程科学化评价体系,形成“考勤10%+卷面成绩60%+平时成绩(SPOC线上学习及讨论+课程思政翻转讨论+工程实例云仿真)30%”的多元考核和教学模式。其中,平时成绩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将其应用于2020年和2021年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如图3所示。除了表1中列举的两个翻转话题外,学生还开展多项课程思政翻转讨论,包括一度电在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新能源发电现状及前景、无线充电的前世今生、我国不同地区用电标准及依据等讨论。由教学效果可知,本班级的平均卷面成绩为69.9分,比较理想,这说明通过课程思政的启发,学生加深了对电工行业的理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间接提升了学习效果。
此外,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学生关注度和参与度不理想的情况,如电机负荷起动方法介绍中,由于非电类专业学生不具备电机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其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存在较大困难,参与度较低,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应优化翻转话题难度并持续改进。本文通过设计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改革,结合电工学基本理论知识模块,穿插科学家和科学发明故事、行业发展概况和展望、前沿科技成果等内容,形成“模块化、要点化、重点化”的电工学课程思政融入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勇于探索未来的科学奉献精神,在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与担当精神。本工作成果发表在2024年第1期《电气技术》,论文标题为“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电工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作者为贲彤、陈龙。
下载论文PDF版,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访问期刊网站。
联系我们
☎️ 《电工技术学报》:010-63256949/6981;邮箱:dgjsxb@vip.126.com
☎️ 《电气技术》:010-63256943;邮箱:dianqijishu@126.com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机与系统学报(英文)》:电话:010-63256823;邮箱:cestems@126.com
☎️ 编务:010-63256994
☎️ 订阅:010-63256817
☎️ 商务合作:010-63256867/6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