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团中央、团省委实施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学生“青年实干家计划”(以下简称“青实计划”),迪庆州作为云南省首批5个试点州市之一,共接收了7名在校博士、硕士到6个单位开展为期1年的实践锻炼。从象牙塔到高原山区基层一线,他们在“青实计划”中收获成长!
从昆明的“坝子”到德钦的“高山河谷”,从大学校园里的研究生到非遗中心的“副主任”,陈兴春的实干家经历不仅是一次地域与角色的跨越,更是一场对知识的探索与运用方式的深刻变革。青年实干家计划,为小陈搭建了这样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园到社会的桥梁,让她得以在实践中深化对“格物致知”与“经世致用”的理解。
小陈的实践单位是德钦县文化和旅游局,岗位是非遗中心副主任,单位是她自己选的,岗位是单位根据小陈的专业进行用心分配的,这样的分配刚好符合小陈的专业领域。“一开始是很开心的,感觉自己终于能通过自己的所学为社会做出贡献了。”她说。但是随着工作的正式展开,她遇到了“学非所用”的难题。分管领导交给她的第一个工作是围绕“科技赋能白马雪山旅游开发”的策划书,需要她围绕六大方面,以现有资源、开发规划以及科技赋能需求为线索展开。作为一个文科博士,科技的东西对小陈来说宛如天书,但是在领导信任与期待的眼神中,小陈接下了这个任务。在和领导说明自己的能力情况并了解策划书的细致要求之后,小陈开始广泛查阅资料,进行白马雪山实地考察,对比其他相关案例来进行白马雪山旅游开发中的科技赋能需求分析,最终形成了两万多字的“科技助推白马雪山生态旅游开发策划书”,这一策划书经后续修改后被送往“腾冲科学家论坛”。
谈及这一过程,小陈表示:“作为一个博士生,知识的储备量并不是最重要的,遇到问题敢于直面的勇气并积极寻找解决途径的能力才是一个博士生最大的底气。”
积极争做“书·乡”精神的实践者
昆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的硕士研究生温雅婷从大一期间就听导师说过“书·乡”精神,在大学、研究生期间,她也积极践行这样的精神,利用寒暑假到边远山区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今年她积极报名“青年实干家”计划,来到香格里拉市疾控中心挂职锻炼。
刚到单位,她就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了一场控烟讲座,当听到那句“小温,我已经开始戒烟了”,她开始真切体会到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在实习期间她经常到藏族老乡家和他们一起做饭吃饭,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期间,她发现他们口味偏重,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但是也不注意控制饮食,一些老人觉得他们没有哪里不舒服就不用吃药,针对这些问题,她积极调整给村医、家庭健康指导员的培训内容,让自己所传授的东西通俗易懂,具有针对性。当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藏族老阿妈解释清楚高血压的预防方法,看到她频繁点头并说明天早上就去看医生时,她内心的喜悦与满足油然而生。在制作健康宣教工具时,考虑到藏族同胞的生活方式与宗教习俗,制作了具有藏族特色的结核病预防海报,海报被广泛下发到各个乡镇,极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通过此次在香格里拉疾控中心的实践经历,我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与成长,同时也明确了未来在公共卫生领域继续努力前行的目标与方向,在实践锻炼中,我真正理解了导师所说的“书·乡”精神”。在三个月的挂职结束时,小温如此说。
作为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生,叶辉一直专注于地理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的遥感监测和灾害评估研究。通过参与云南省青年实干家计划,他有幸走出校园,来到香格里拉市自然资源局开展了挂职锻炼。
小叶回忆当时刚来香格里拉工作,接到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参与非法建筑的调查与处理工作。这项工作看似与他的专业研究方向相距较远,但实际上,为小叶提供了将学术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契机。他的任务是协助同事们开展对非法建筑的全面调查、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非法建筑的空间分布与影响。他需要面对大量分散且未经规范记录的建筑数据,通过使用GIS技术,将这些分散的建筑信息进行空间化处理,结合卫星遥感影像与地面调查数据,构建出一个动态更新的非法建筑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全面掌握非法建筑的空间分布情况,还可以通过与规划图纸对比,精确识别出那些违反城市规划的建筑区域。
在这段实践经历中,小叶不仅为香格里拉市非法建筑的调查与处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了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决策和执行。他说,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才是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
从“观察者”到“实际参与者”的蜕变
今年,云南大学民族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陈蕾桦怀揣着对民族文化深厚兴趣与探索未知的热情,参与了“青年实干家”计划,在实习期间,她真正完成了从“观察者”到“实际参与者”的蜕变。
小陈刚到单位时对香格里拉的民宗工作不是特别了解,就通过约着当地朋友参观博物馆、时常请教同事问题和借阅《中甸县县志》等方式为田野和工作打基础。更长一段时间过后,她在下乡考察期间对乡亲们进行深度访谈,倾听尼共村一家生计变迁的故事、虎跳峡镇一家对龙盘水电站的期待、茨中村一家酿造玫瑰蜜葡萄酒的经历……最让她感到荣幸的是,通过参与2024年9月香格里拉“民族团结进步月”中民族政策宣传、民族文化保护项目规划、以及跨民族交流平台的建设等工作,她深刻体会到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在跟随宗教办下乡的过程中,她学会了以细腻和敏感的态度去倾听宗教人士的诉求、协助解决村民间的小摩擦,有效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这些实践经历为小陈未来的研究和求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说:“这段挂职经历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她的学术梦想与现实的责任担当,激励她继续在民族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