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在家门口看白鹭啊?”“是我啊!”

政务   2024-12-16 18:11   广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栏目语

新时代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以蓬勃奋进的朝气、飞扬实干的激情、焕发拼搏的力量,同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近日,团中央“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大型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广西,走进广西青年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发展、兴边富民等方面的火热实践,一起倾听他们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中的热血与奋斗、奉献与成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广西
他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矢志向海图强

守护小鱼“回家路

专门给鱼修了条道


伴着落日
广西龙门跨海大桥
“龙门”二字安装完成


通车在即
大桥已显露出雄伟磅礴之势
将成为平陆运河出海口的
一道靓丽风景线


正因为大桥建设在出海口
龙门大桥东辅航道桥跨越位于
茅尾海七十二泾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建设会影响
红树林保护区生长环境

各路专家、勘察设计单位
以及相关部门对此开展反复研讨
历时4个月提出新的方案:
龙门大桥东辅航道桥
由直变弯,拐道向前
完美绕过红树林保护区

在桥台植设钢板桩护坡
边坡挂网防护
垒筑砂袋,铺设绿网
修建截水沟等汇集地表水
……
通过多重防护措施
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对海域及红树林生长区域造成污染
在龙门大桥东岸的
扬帆立交主线桥现浇箱梁
改为预制小箱梁
承台改为桩基接墩柱设计
保护了约17000株红树林不被砍伐

对红树林喷洒降尘

少量红树林在建设中受到影响
按照“占一补三,五年管护”
建设者异地恢复补种了
4.44公顷红树林

补种红树林

如今
补种的红树林长势良好
与即将通车的
广西龙门跨海大桥
遥遥相望
见证着年轻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为祖国绿色发展做出的
青春贡献

补种的红树林长势良好

向着龙门大桥上游溯去
一项世纪工程正在建设当中
——平陆运河



青年建设者建设着
以“青年”命名的枢纽
青年枢纽
是平陆运河3个梯级航运枢纽中
最下游、最靠近海的一个
是鱼类洄游迁徙的重要路径

为了守护鱼儿“回家路”
青年泄洪闸设置了
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
两条鱼道
满足多种鱼类的洄游需求
这是首次提出
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相结合的
布置方案
鱼道当中特别安装了
‘水下动力助推器
相当于在小鱼的回家路上
装了‘传送带’”
 中交四航局平陆运河青年枢纽工程
项目部项目副总工何丽平介绍说


水中有鱼道
陆上也有动物通道
平陆运河项目在运河上搭建了
全国首座跨运河动物通道

一个动物专用通道桥梁
一个兼用动物通道桥
这两座桥
模拟野生动物自然生境
诱导斑林狸、豹猫、赤腹松鼠等
动物从桥上通行
保证栖息地的完整性与可达性
最大限度保护和改善目标物种的
生存活动空间


为此
年轻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花了不少心思

目前
鱼道和动物通道
在建设当中
期待看到青年用智慧
守护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已在冯家江安家


红树林密布河道
两岸花草植被丰富
一只白鹭
在水面浅浅的湿地中觅食
江边道路、小桥纵横
还有高楼住宅

一只白鹭在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
冯家江已成为北海“生态立市”的新名片。许振国 摄

这里是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
冯家江流域
美到令人赞叹的景观
6年前是市民避之不及的臭水
2018年,莫志勇来到冯家江
负责水环境治理项目
6000亩的建设面积
复杂的水域环境
给他和建设团队带来了不小压力

冯家江流域治理前后对比图。北海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受水流冲积,植被沉积影响
有的河道很窄
“(当时)没有路进去
就靠两条腿,拿着刀砍进去
现在弄完以后就很漂亮了”
莫志勇和建设团队
在仅有的2年建设时间内完成任务
保护绿水青山
就是保护金山银山
环境越来越好
冯家江沿岸吸引来了
更多的建设项目

2021年
冯家江园区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许多市民在傍晚来此
散步、跳舞,享受大自然
90后林子豪亲历了冯家江的

“前世今生”

如今,他作为一名生产运营者

和团队一起继续守护着
冯家江的生态环境

经过这些年轻人的不懈努力

2024年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
累计监测到鸟类242种
监测数据比2017年增加了86种

多次监测到世界极危鸟类勺嘴鹬

国家保护鸟类黑翅鸢、褐翅鸦鹃等
沙虫、泥丁等底栖生物种类

也在这片滩涂不断增多


在湿地公园滩涂上栖息的勺嘴鹬。梁元泉 摄

在冯家江下游
一大片红树林沿海生长
北海康养职业学院
“海小青”志愿者服务队
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景区
滩涂里跋涉
寻找着珍稀海洋动物
协助工作人员进行底栖生物调查


学生们通过
湿地科普宣传、清理海洋垃圾等
志愿活动
让更多的人认识红树林
保护红树林

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景区。陈华倩 摄
底栖生物,招潮蟹(上)弹涂鱼(下)

自今年9月以来
“海小青”开展志愿活动6次
用行动在绿色生态发展中
践行青春担当

博士和福袋有什么关系?

一群肩负向海图强使命的年轻人


长长的剑尾

甲壳覆盖的身体

这个五亿年前就存在的生物

——中国鲎
被人称作活化石



鲎的“幼崽”生活在海洋潮间带

它们的生存情况

间接反映着海洋的环境
马笑晚多年来从事着

中国鲎的调查研究

每年她都和自然资源部海洋四所的

同事们一起去北海、钦州、防城港等

有中国鲎生活的地方

跟随潮涨潮汐

在泥泞的潮间带寻找独属于

中国鲎的“川”字痕迹

计算它们的数量

马笑晚

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鲎在广西有一些分布
海洋四所通过观测、保育

向滩涂放归“小鲎”

为学生、渔民等公众进行科普等方式

正在减缓着中国鲎种群数量的降低

她的观测数据为系统厘清掌握

北部湾沿岸鲎资源分布状况特征

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许多小朋友通过她和同事们的科普

认识了白海豚、布氏鲸等海洋动物

建立起生态保护意识


张丽和同事在进行外业工作

海洋四所是一家“年轻”的科研机构

也是一支年轻的科研团队

自2018年揭牌

从十几名博士逐渐壮大起来的团队

成立了一支由科研一线博士组成的

“北部湾海洋生态博士团”

青年文明号

其中35岁以下成员占比达到68%

号长张丽是一名90后

她从海洋四所揭牌就和同事们

发挥着干事创业的激情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

绵延十几公里的白色银滩等

广西多个优美的生态景观

在生态治理过程中

都有他们的策划和实施


张丽在学校为学生做科普

这样一位从事海洋研究的科研人员
很难想到

能与涮火锅吃的“福袋”联系到一起

从前“福袋”制作靠人工完成

张丽引入先进的海产品生产模块

研发升级产线

“福袋”生产实现全机械化

为企业带来每年1700余万元的增值

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就业

还有村民在海洋四所联合

合浦县专业合作社的推广试验中

通过罗氏沼虾-稻田养殖

收入翻了两倍多

这都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体现

通过科技服务,助力向海经济发展



无论是聚焦海洋生态研究

还是通过产学研

将研究成果落地,助力向海经济

年轻的海洋科研工作者

为广西、为祖国,乃至世界

贡献着青春力量


张丽致力于落地更多向海经济项目
开发更有趣的科普方式
攻关解决海洋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马笑晚和同事们肩负着

为中国-东盟及北部湾珍稀濒危物种的

保护和保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为东盟多国开展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
珊瑚礁、红树林等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提供卫星遥感监测应用服务等
多方面国际合作



海洋四所门前挂着的

“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

代表着国家海洋科研领域的影响力

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

年轻的海洋科研工作者

一路奋勇向前

绿色发展
向海图强
青年勇担当


END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0772-4278695

欢迎团子们投稿,投稿邮箱:lbtswtxb@163.com


来源:共青团中央

编辑:莫国樑

审核:谭潇迪


微信号:lbtsw695

扫码关注我们


点亮“在看”,年轻人,好样的!



青春来宾
发布来宾共青团工作动态、活动信息和青年关注的热点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