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6月龄~5岁的儿童容易“中招”。
每年的10—12月是手足口病的流行小高峰,托幼机构和学校容易出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家长朋友们请查收这份预防小贴士,让我们共同守护儿童的健康。
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咽喉痛等症状;后在舌头、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散在疱疹,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一般在1周左右可以康复,少数重症患儿会出现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多,直接接触患儿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环境可感染;病毒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勤洗手
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设施后、外出游玩回家后用流动的清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
勤通风
住所要经常通风换气,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勤晾晒衣被。
勤消毒
儿童使用的奶瓶、玩具、餐具等物品要做到经常清洗和消毒。
少聚集
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性差的公共场所。
打疫苗
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接种程序为2剂,第一剂次与第二剂次至少间隔4周。
做好学生健康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落实每日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发现有发热伴出疹等症状儿童时,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离校园并及时送医。
督促儿童保持手卫生
托幼机构和学校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并配备洗手液/肥皂等,督促和教育学生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加强教室通风和消毒
教室、宿舍等保持卫生清洁、空气流通;加强厕所的清洁和消毒;玩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做好清洗和消毒;定期擦拭和消毒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
不要带病上学
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疑似症状时,要及时就诊,不要带病上学,按照医生要求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护理。
开展宣传教育
加强手足口病个人防护知识健康宣传,重点对儿童强调勤洗手、常通风、不与他人共用餐饮具和毛巾等个人物品。
来源:安徽疾控
编辑:董慧敏
责编:范胜男
审核:刘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