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4年10月23日,(根据徐棻同名晋剧移植)云南省滇剧院演出滇剧《烂柯山下》,昆明剧院首演取得圆满成功。
滇剧《烂柯山下》移植于同名晋剧《烂柯山下》,该剧由著名川剧剧作家,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徐棻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荣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殊贡献奖,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担任艺术指导,滇剧著名琴师刘靖伟及国家一级演奏员孔文佼担任音乐唱腔设计,由我院青年领军人才、国家一级演员李俞龙、邓莱莎领衔主演。
“马前泼水,覆水难收”早已是戏曲舞台耳熟能详的故事,然而,在著名剧作家徐棻先生的笔下,这一传统的故事,又被赋予了引起当下人情感共鸣的主题。剧作家徐棻去掉了封建的贞节观念和鄙视妇女的观点;重新梳理了人物感情的脉络,把朱买臣及其妻子都写成令人同情的人物,启迪人们思考人生中的哲理。它既沿袭了原版故事中“覆水难收”的内核理念,又创新了故事细节、情节层次,用当代审美价值观重塑历史题材人物的思想意识和情感脉搏。《烂柯山下》是古代的爱情悲剧,更是折射人类生存困境与心灵挣扎的寓言。
演出当晚,演员们通过精湛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和丰富的艺术手段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这一经典故事更加熠熠生辉。春城观众也和演员一同感受着朱买臣与崔巧凤的悲欢离合,品味着人性中欲望、自私、悔恨等多种复杂的情感。正如戏中所言:情天谁可补?恨海谁能填?哀哉长遗憾,悲思绕人寰。这不仅仅是朱买臣的咏叹,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当爱已成往事之时的内心自问?
演出结束后,该剧艺术指导,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谢涛老师亲自登台讲话,对云南省滇剧院青年人才培养,剧目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献唱晋剧《烂柯山下》的精彩唱段,李俞龙返场演唱滇剧传统唱段《五台会兄》唱段。
跨剧种移植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戏曲艺术实践,其根本是继承,目的是发展,过程则是戏曲的当代创造与时代创新。从云南省滇剧院建院至今,移植改编始终是剧目创作中重要的一环。此次移植改编,回归一桌二椅,在昨日传统故事的时光里漫步,为明日滇剧生生不息的传承,寻找积极向上的理由。滇剧《烂柯山下》在保持原剧精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滇剧剧种优势,注重本土化转化,强调艺术融合与再创造,加强剧目传承,更有利于人才培养,是新时代滇剧剧目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10月25日,滇剧《烂柯山下》剧目研讨会在云南省滇剧院多功能厅举行。云南省滇剧院主要领导,《烂柯山下》主创团队以及云南戏剧界诸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回顾、畅谈滇剧《烂柯山下》的创排过程,并为该剧今后的打磨,提升建言献策。
出席研讨会的领导及专家有:原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晏友琼;中国剧协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剧协主席,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烂柯山下》艺术指导谢涛;太原市剧协主席,国家一级演出监督,排演指导陶臣;二级教授,原云南艺术学院院长,云南省戏剧家协会前主席吴卫民;国家一级演员,云南省京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朱福;国家一级编剧,教授张红明;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师蒙秦;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周卫华。
谢涛老师首先畅谈了20年前创作晋剧《烂柯山下》与徐棻老师结缘的温情故事。通过滇剧《烂柯山下》的排演,她看到了云南省滇剧院以及《烂柯山下》团队对传统戏曲的敬畏精神,也恳请与会专家为滇剧《烂柯山下》的演出提出宝贵意见。
陶臣老师在发言中表示,短短几天时间看得出整个团队对舞台,对艺术的敬畏,希望剧种与剧种之间多创造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机会。
吴卫民老师在发言中,首先提出,谢涛老师以及太原晋剧院团队(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开展剧目创作的思路和经验值得云南戏剧人学习。第二是在徐棻老师的众多剧作中,《烂柯山下》尤其让他惊艳。《烂柯山下》相较于之前与朱买臣相关题材的搬演,有了主题思想的挪移——对人性的拷问。这样的剧本真乃高明之作。第三,对于滇剧院敢于移植,谢涛老师不远千里传经送宝的艺术初心深受感动,这是新文明之下彰显的时代精神。云南省滇剧院选好了一个剧本,培养了一批好演员的举措也让他感触颇深,同时吴卫民老师也表示,高标准下演员也要向新高度努力,希望在移植后,积极探索滇剧的剧种个性,充分发挥演员的个人表演魅力,他期待着云南省滇剧院不断精益求精,把滇剧《烂柯山下》这个剧目做好,做扎实。
朱福老师在发言中指出,跨剧种移植加强和沉淀了剧目的厚度,《烂柯山下》也可以成为新的传统滇剧被继承下来,未来也将会成为云南省滇剧院长期的保留剧目。《烂柯山下》的改编为传统戏曲提供了当代解读的契机,影响是非凡的,它让演员的表演素质有了拓展和提升。对于云南省滇剧院近年来业务建设,人才培养朱福老师给予了高度赞誉,希望年轻一代滇剧演员们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勇攀滇剧艺术高峰。
蒙秦老师高度赞赏这是一个适合全年龄段人群的戏,它深刻的探讨了当下我们持续讨论的谁来为情绪价值买单的问题,同时也从舞台呈现,空间处理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希望该剧未来在时空处理上近一步打磨,期待滇剧的《烂柯山下》越来越好。
张红明老师对云南省滇剧院人才培养的制度和措施给予较高的评价。看到年轻一辈滇剧演员的成长,成熟,他也非常欣慰,希望未来演员在表演方面不断钻研,从人物出发,在演出实践中不断揣摩。
周卫华老师在发言中说,他一直默默关注着云南省滇剧院的演员,《烂柯山下》演出的成功也是云南省滇剧院出人出戏出精品的成果。他认为目前该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希望演员多投入时间梳理,体会,感悟人物在不同时间节点的感情变化。
专家发言之后,原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晏友琼做了工作指示。她希望云南省滇剧院不断做好滇剧传承,培养好演员,打造好剧本,推出好人才。
王润梅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谈到,今天与会专家的发言是一场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发言,感谢省内外专家提出的真知灼见。对于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云南省滇剧院必将照单接受,认真梳理,未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滇剧《烂柯山下》演出掀起热潮后,不断提升,让这个戏走得更高更远更好。
《烂柯山下》的成功移植是一次跨剧种的对话和艺术之间的交流互鉴,是云南省滇剧院继承剧院优良传统,向兄弟剧种学习,对演出题材和剧目的又一次丰富。其次,滇剧移植版《烂柯山下》承续了云南省滇剧院培养年轻滇剧人才的立院宗旨,未来,云南省滇剧院也将一如既往的保持严谨创作的氛围、力争精品的创新势头,延续三并举的创作思路,赓续中华文脉,演绎文艺精品,提升滇剧艺术的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云南故事、传播好云南滇韵,推动滇剧艺术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