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深一度】成渝双城演绎改革辩证法

政务   2024-10-23 10:58   重庆  

当四川的郫县豆瓣酱在重庆火锅中沸腾,当重庆永川的高粱凝结成四川泸州老窖的芳香,当重庆40多家机构和企业的数据在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机房中闪烁,当大足和资阳石刻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串珠成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让川渝两地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紧紧交融在一起。

202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将目光投射到辽远广阔的西部,会上审议了《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要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使命,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走出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子。作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川渝两地以双城经济圈建设为重要牵引和有力抓手,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让我们以此为样本,用辩证思维探析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惑”与“释”。

竞争vs 合作:互利共赢

驱车两个半小时,来到距离成都市区120多公里的乐山市井研县。在施工难度较大的深山中,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紧锣密鼓建设中。一面是川西丰富的水电资源,另一面是成渝主城区不断加大的供电保障压力,修建一条特高压电力通道迫在眉睫。所不同的是,过去远距离传输电力多为点对点的直流电,而川渝特高压却是可随站“下车”的交流电,“重庆缺电的时候,四川可以送过去,四川缺电的时候,重庆还可以流过来”。这个横贯川渝的电力重点工程也恰好成为当前川渝关系的隐喻——紧密相连、互帮互助。

从重庆到四川,一路走来,“竞争”与“合作”是采访中被提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以深化改革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竞争与合作是一条贯穿其中的不可回避的主线。对此,两地党员干部和企业家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重庆市发改委“双城办”的一位干部这样说。

地域相近,产业布局相似,会不会把自己的“蛋糕”拿走?对于明显另一方更具优势的产业或地区,会不会“剃头匠的担子一头冷一头热”?这都是改革之初普遍担心的问题。

当改革往前推进,各项合作逐次铺开,大家发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区域协同发展并非零和博弈,而是有效减少恶性竞争、重复建设,形成产业优势互补,并有力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2021年1月1日上午,重庆、成都两地同时发出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长长的汽笛声奏响了两地融合发展的序曲,这是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出的重要一步。而在此之前,重庆的中欧班列叫“渝新欧”,成都的叫“蓉欧”。两个班列各叫各的,各开各的,“竞争特别激烈,争抢货源、相互压价,可谓没有赢家”,有位亲历者回忆。而融合发展后,双方统一名称为中欧班列(成渝)号,统一基础定价,统一时刻表,统一车辆调拨。截至2024年9月,成渝号已运营线路49条、覆盖欧亚110个城市,开行量、运输箱量等主要运营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

从“针尖对麦芒”到“拧成一股绳”,中欧班列是双城圈建设以来其中一个为人称道的“1+1>2”的故事。融合发展带来的更直观优势是,两地聚焦产业发展互补缺、强链条、聚要素,“当不了领头羊的就主动去做配套”,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市场信心大幅增强。2023年成渝汽车产业规模超6800亿元,区域汽车产业配套率达80%,目前正在联合申报国家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占全国比重11.3%,位居全球前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总规模超6500亿元,是我国生物医药第四大产业聚集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交通强国试点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进入评估验收阶段……“说实话,我们自己亲身感觉到,正是因为成渝共同的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人口优势凝结在一起,才具有了这样的竞争力。”成都市经信局产业生态规划处的一名干部感叹。

注重合作是不是就不要竞争了?“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经济的活力就在于竞争。融合发展不是消灭竞争,而是要鼓励良性竞争。”重庆市发改委的一名干部谈到。成都市发改委的干部也持同样看法,他提到当前唱好“双城记”要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齐心协力干好共同的事,而其中干好自己的事也很重要,“只有充分发展自己了,才能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在这样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中,川渝两省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6.99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9.03万亿元,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进一步显现。


2024年9月29日,渝昆高铁重庆至宜宾段正式通车运营。 


自上而下vs 自下而上:协力同心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新闻发布后,重庆市永川区时任仙龙镇镇长赵维领拿着手机激动万分。

仙龙镇地处永川区和四川泸州市交界处,交界地带在过去往往属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带,仙龙镇同样如此,各项指标都在考核中垫底。“中央的会一开,我当时就感觉我们镇的发展机遇来了,我连夜写了仙龙镇的农业怎么发展、怎么和隔壁四川泸县进行合作的设想,第二天一早就去交给了时任区农委主任。主任看完后也很激动,开车过来找我讨论。事实证明我们抓住了机遇,仙龙镇也已经由‘边境镇’摇身一变成为融合发展的‘中心镇’,各项工作都在领头位置。”

这样的故事在采访中听到很多。改革,就意味着机遇。川渝高竹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佳就笑称,他们在建设新区勘测土地时,邻近几个镇的村民都跟在后面转悠,转着转着就跟成了一支大队伍。这就是深化改革的人心所向,就是来自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改革自下而上的期盼与支持。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指出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当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重大决策部署,相关部门和地方如何承接落实?面对改革事项的千头万绪,从哪里开始破题,如何循序推进?如何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这考验着各级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越是庞大复杂的工程,越是需要精确定向、周密部署、扎实落实。“我们认为还是首先建机制、搭平台,再是摸需求、促合作。”重庆市发改委“双城办”的同志思索片刻后回答。对此,两地总结出五个“共同”,首要是共同建立一套工作机制,两地建立了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联合办公室、联合专项工作组四级合作机制,明确两省市主要党政领导一年至少要见两次,如今已召开9次党政联席会议、9次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25次联合办公室主任调度会议;共同编制一批规划方案,涵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西部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再加上共同推进一批改革政策,共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共同打造毗邻地区的十个合作平台,切实把国家战略转化为两地的共同行动,转化为规划、政策、项目、事项,直至改革落地。

一面是自上而下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政府做媒架桥。另一面则是盯住问题导向和群众需求,让改革有的放矢。

一个成都市民到重庆办事的一天是怎样的呢?当他睡眼惺忪起床,高铁一个小时就可到重庆吃碗小面;他想要在四川注册公司,可前往重庆任一区县“川渝通办”窗口申领执照;当他坐上公交地铁,可以刷成都的公交APP;当他去重庆的医院看完病,可以就医免备案,直接享受医保……这些都是川渝政务服务一体化的改革重点。改革无论是振经济还是促民生,最终都是为了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群众的需求,就是改革的方向。

如何准确把握群众期待、关切群众利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而不是“我要我觉得,不要你觉得”?重庆市政府办公厅的同志介绍,他们主要通过走访、调研以及分析各职能部门的数据,看哪些事项是跨省办理较多的,抓住群众痛点精准改革;而成都市政府的一个小妙招就是在川渝高铁上做问卷,经常往来川渝的人对改革的切身需要最为清楚……将人民群众的需求纳入政府改革决策,在改革落地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找准了发力方向,也为改革赢得了广泛而深沉的支持力量。


打造通江达海大物流通道,重庆各水运口岸抓住机遇扩大开放。 


压担子vs 卸包袱:激发热情

站在川渝高竹新区的最高处,往右看是四川广安市,往左看是重庆渝北区,往下看,是一幅热闹的生产场景,挖掘机、起重机正紧张有序地工作,一栋栋厂房、楼宇成片而起。

2020年12月,重庆、四川各自在渝北区和广安市拿出两个镇,划出266平方公里“试验田”,成立了川渝高竹新区。这个双方唯一共建的实体化平台,承担着探索跨省域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打造区域一体化发展样板的光荣使命。

改革只争朝夕,但落实难在方寸。“干起来才知道中间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高竹新区的一名干部提到,“比如税费改革,川渝两地税费政策、征管流程等差异事项就达118项,还比如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审批标准、征地拆迁标准等都不一样,再比如经济活动怎么一体化、土地储备怎么一体化,每一件事情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有的事情总有人要去先行先试。新区成立三年多来,国家和省市给足了政策,新区的领导干部大胆尝试,探索出“政策就高不就低”“进一扇门办两地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等一批改革经验,高竹新区开出的首张税票就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入选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改革任务越是繁重,就越要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不落空。两地纪委监委心怀大局,以改革的精神为深化改革清障护航。

“你看我们6个人,3个来自广安市纪委,3个来自渝北区纪委”,高竹新区纪工委书记王成辉介绍道。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纪检监察机关同样也在以改革精神探索跨区域监督执纪执法。渝北区纪委监委和广安市纪委监委建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纪检监察机构——高竹新区纪工委监察室,共搭协作平台、共建协作机制,在监督执纪执法上打破了行政壁垒。

“某某同志收受了管理服务对象的红包礼金,违反了党的廉洁纪律”“某某不正确履行职责,与投标方串通修改招标文件,有损市场公平,应予严肃处理”,这就是近期在两地纪委监委指导下,纪工委查办的案件。不仅是渝北区和广安市两地纪委监委开展了深入合作,川南自贡、泸州、内江、宜宾4市和渝西江津、永川、大足、荣昌4区纪检监察机关也建立了合作机制,着力推动监督联合、线索互移、案件互办,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筑牢坚强屏障。

落实好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既要层层传导压力,也需要不断激发动力。当川渝两地党员干部被问及“改革最难的是什么”,不少干部都认为,“最难还是思想观念的突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鼓励干部敢闯敢试,既要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也要为他们卸下心理包袱——“没做过的事我去做,会不会违规,万一有失误会不会被追责,会不会多干多错?”两地的党员干部都提到,希望“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真正用好容错纠错机制。”

干部的心声被组织所关注,大胆推进改革的顾虑需要“定心丸”。两省市人大常委会为高竹新区立法授权时,就对干部敢闯敢试的空间提供了法治保障。成都市纪委监委也把准确规范运用“四种形态”、精准规范问责写入监督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永川区纪委监委制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工作办法》,对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摸索探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失误,依规依纪依法适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尽责者负责,不断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改革永不停步。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渝昆高铁川渝段开通首发活动在川渝两省市同步举行,这标志着川渝两地间又新增了一条高速大通道,意味着川南经济区与重庆中心城区、成都间将全面实现1小时通勤。“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千多年前李白乘一叶扁舟,从四川到重庆顺流而下的身影留在了古老的诗词里,而今天的弄潮儿们正乘势而上、奋楫笃行,以胆魄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时代改革故事。


作者:黄   月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20期

责编:罗泽旭

编辑:王美平

校对:白   冰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风正巴渝
重庆市纪委监委机关公众号,传廉政资讯,扬清风正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