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安仲:“科研匠星”奋进正当时

文摘   2025-01-14 22:11   重庆  


本期推出陆军第七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风采⑨:《邓安仲:“科研匠星”奋进正当时》



标兵小传





邓安仲,男,汉族,重庆璧山人,1974年10月出生,1991年9月入伍,1994年6月入党,陆军勤务学院教授。入伍30多年来,他深入研战教战保打赢,多项科研成果在我军军事设施保障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得到广泛运用,为军事行动设施保障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他矢志强军兴军育英才,锻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1次,被陆军表彰为“四有”优秀军官、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作者张潇、陈万金、赵强、苏珂

“可根据重要目标的功能属性

所处位置等信息

灵活部署……”

天已冷、夜已深

陆军勤务学院某办公室内

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邓安仲与科研团队成员

围绕战场设施目标防护问题

交流正酣



兵心依旧,初心永恒

多年来

邓安仲勇于改革创新

主动担当作为

多次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大项任务

在强军兴军壮阔实践中

纵情挥洒青春热血

不断砥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

“初心”与“匠心”






















把平台当舞台
把初心刻心间
1991年
海湾战争爆发
刚满17岁的邓安仲
第一次嗅到高科技战争
带来的硝烟味
高考填报志愿时
他毅然报考军校
选择从军报国

1998年
研究生毕业的邓安仲
被分配到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陆军勤务学院前身院校)
专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从此
这里成了他施展才干的舞台
一干就是26年


和邓安仲同期毕业的同学
不少都选择转业到地方
拿着不菲的年薪
而他始终对军人这个身份视若珍宝
“是组织培养了我
我必须倍加珍惜
组织越是信任
我就越要努力回报”
邓安仲说





















“科”之大者
为国为民
“如何加强维护管理
满足战备演训
对设施保障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个个问题
萦绕在邓安仲心头
“这不仅仅是笔‘经济账’
更是笔‘军事账’”
邓安仲带领团队成员展开深入研究
废寝忘食、时不我待
着力破解矛盾问题


隆冬时节
某驻训场寒风凛冽
野战营房内却温暖如春
官兵向邓安仲发来感谢短信
“谢谢您将‘春天’带到高原”
为使高原高寒地区
营房建得好、官兵住得暖
邓安仲带领团队成员
先后攻克一系列难题
最终成功在高海拔地域
设计建成能够快速建造的
装配式营房


“坐在办公室里
只会对部队的情况一无所知”
一直以来
邓安仲始终心系官兵、扎根一线
先后带领团队上高原、走戈壁
顶风雪、踏黄沙
平均每年行程上万公里
指导帮助一线部队
解决各种军事设施建设难题
形成多个调研报告
为上级机关提供决策参考
闲暇之余
他动情地和身边战友说
“科研的大道上从来没有坦途和捷径
面对前进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
越是艰险越向前”





















抓团队就是抓建设
育人才就是谋未来
“情境式课堂、案例式教学
思辨式研学……
没想到院校教育还可以这么搞”
陆军勤务学院承办一次培训中
由邓安仲跟踪指导的教学组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得到学员们一致好评
在邓安仲看来
院校教育工作不但要跳出固有模式
还要树立系统思维
坚持问题导向


“如果没有教授的引导
可能我现在不会走上
军事设施研究道路”
解亚是邓安仲带的一名博士生
2019年入学时
他在选择专业技术还是
指挥管理岗的关头犹豫不决
邓安仲了解到
解亚对计算机编程
和自动控制领域比较感兴趣
于是对他的研究方向
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使得解亚最终坚定专业技术的选择
2024年
他的论文获评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据统计
邓安仲先后培养出
20余名硕士、博士
分布在全军军事设施各条战线
所属教研室的3个科研团队
都能够独当一面
承担越来越多重要的专项任务
迸发出蓬勃生机



主管陆军勤务学院政治工作处

主办丨陆军勤务学院教研保障中心新闻文化室

来源:烽火陆勤(ID:lujunqinwuxueyuan)

         人民陆军

刊期:第1409期

监制:谭亚龙   张   兴   王永健

编审赵   强   孙   亮

主编:李   俊   杨   彬

责编:苏   珂

投稿:fenghuoluqin@163.com

烽火陆勤
陆军勤务学院唯一官方认证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