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莉 郑玮
编辑:李振
图源:新华社
近日,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公布了多项经济数据。
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其中,就业数据格外引发关注,广东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超额完成了此前国家下达的110万人的年度任务,实现4386万异地务工人员稳定就业。
如果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143万”这项数据是过去6年间广东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的最高值。2023年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最新数据显示,广东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近五年增长674.8万人,增量与总规模均全国居首,成了当之无愧的就业超级“蓄水池”。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的“人口红利”正在向“工程师红”利转变,通过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提升,将劳动者带入社会人力资源领域,形成终身学习和螺旋式成长,这对个人价值实现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根本性促进作用。截至2024年上半年,广东全省技能人才2019万人、高技能人才722万人,分别比去年底增加了40万人、65万人。
GDP作为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直观反映出经济体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而就业则直接关联到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状况,是评估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在经济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广东的就业反倒稳中有升,这背后折射的恰恰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受访专家认为,重要驱动力来源于就业需求侧。广东庞大的经济体量本身就意味着较高的就业容纳能力,特别是经济结构当中占比较高的服务业犹如一块“海绵”,为多元人群提供了工作机会。与此同时,制造业产业结构加速转型,新旧动能转换之间也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尤其对研发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倒逼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同频共振”。
1
企业活力足,支撑就业稳
东西南北中,广东好揾工。广东为何成为就业的超级“蓄水池”?因为这里孕育了数量庞大又活跃的经营主体,并催生出了层次多样的就业机会。
2024年,广东全省经营主体净增98万户、突破1900万户,其中企业超830万户,总量均居全国第一,1.5万家监测企业平均在岗人数、月均实际招聘人数同比均有上升。
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萧鸣政认为,这一经济与企业增量背后本身就蕴藏着庞大的就业机会,“广东省经济韧性较强,其发展空间大、内部吸收消化能力强,有助于经济多元化发展,也为丰富多样的就业业态的出现提供了强劲的市场需求”。
制造业当家的广东,在改革开放后持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劳动力和人才,他们支撑了广东的制造业发展,广东企业也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岗位。同时,广东制造业与外贸景气程度也息息相关。根据出口订单多寡,不少广东企业通过涨薪与否吸引劳动力。截至2023年末,广东拥有1.27亿常住人口、1.5亿左右实时管理人口。这意味着,全国每9个人就有1个在广东打拼。
特别是,广东市场规模大,尤其是珠三角城市群收入水平高,消费需求旺盛,服务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例如,仅广州市便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60余万人,其中外卖骑手约11.4万人;截至2024年11月,在穗注册报备网约车约14.13万辆,日均活跃网约车约8.42万辆;注册网约车驾驶员约16.9万人,日均活跃网约车驾驶员约8.53万人。
去年6月,广州市荔湾区打造了首个集自助服务区、共享办公区、信息发布区、“妈妈岗”实训基地、“荔技能”实训课堂、“荔好岗”直播室等于一体的新型零工市场。据了解,荔湾新型零工市场重点开设适合小成本、易操作的创业技能培训项目,例如直播带货、儿童辅食制作、咖啡调制、柠檬茶制作、视频剪辑等项目,目前已推出10期共培训270人,不少学员学成后已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事实上,这仅仅是全省庞大的灵活就业生态的冰山一角,目前,广东已制定印发《广东省零工市场建设指引》,全省建成零工市场和零工服务站点约400个。此外,广东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建设,已建成首批153个标准化就业驿站。
除政府主导外,多元化的市场力量也参与到了就业服务与培训中来。
以养老行业为例,中国在庞大人口基数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攀升至全国总人口的21.1%,催生了对于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的需求。在人社部已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中,与养老相关的累计已超过15种。
在此背景下,广州红砖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这样的机构通过“培训—考试鉴定—就业匹配”一站式服务的闭环,两年多已完成培训人数2000余人,签约医院和企业40余家。有关负责人透露,学校计划未来五年为社会提供不低于150万人的康复护理技能人才,匹配康复辅助和护理行业不低于50万人的就业。
2
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升级“同频共振”
事实上,广东越来越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
广东企业已经转向先进制造业,除了技术升级和新兴产业涌现外,传统制造业也开始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比如,一条手机生产线以前需要50人组装,虽然现在缩减到20多人,但对技术要求更高了;再比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趋势增加了对软硬件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而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高级人才的短缺更为明显。
在萧鸣政看来,也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产业规模扩张,让广东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就业高地。
“随着广东经济结构加快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部分产业就业吸附力的提高。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迭代,产业发展需要以更为灵活、更具韧性的人才供给体系为依托,而在这方面,广东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萧鸣政说。
以广东外贸行业为例,其新兴领域的出口产品订单量在快速增长。2024年广东3D打印机、电动汽车和无人机出口分别增长45.2%、41.4%和20.1%,高技术产品正在领跑广东出口。
另外一组来自生产端的数据也能证明这种趋势:2024年,广东全省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了56.7%、31.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1%。
相关企业业务繁忙甚至“爆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就大大提升了。
以中山市智牛电子有限公司为例,去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同比增长了差不多20%,今年营收的目标增速计划进一步提升到45%。再加上公司刚刚新建了工厂,各类用工需求大大增多。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黄丽娟透露:“去年整体招聘规模已经有了较大增长,秋季新增招聘约60人,特别是技术型储备人才受到重点关注。”
转型升级的产业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需求。中智发布《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24年新质生产力集聚行业提供给应届生的就业机会明显增多,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相关行业领域应届生招聘人数占到整体招聘计划的45%~60%。
广东在校大学生超过280万人,在全国位居第一。广东全省技工院校招生规模实现9年连增,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约达66万人,位居全国第一,每年培养输送技能人才超16万人。
而产业转型为这一重点就业人群提供了更多机会。从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到全省集聚超60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再到探索打造联动政府、企业、院校等多方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这座14万亿GDP大省正逐步为自身经济发展扎下更稳定的“人才支点”。
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全省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超90%。
而产业扩张也进一步带动了就业。佛山市顺德区凯硕精密模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科创中心总监李周对此感受颇深。
凯硕精密所隶属的自动化行业,在过去一年里随着工业技改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回暖态势明显。随着今年订单量持续增长,公司急需大量高端研发人员、一线技术人员。“仅自动化设备装配、调试这个工种,用人缺口就有近20人。”李周说。
特别是在产业“洼地”粤东西北地区,广东加快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新增8个省产业园,大型产业集聚区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超270个。这些新投产的重大项目为当地创造了更多就业,也吸引了人口回流。以汕尾为例,2023年其常住人口首次实现正增长,背后来自深圳的产业转移至关重要。
本期编辑 王滢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