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工程领域,NAT(网络地址转换)环境下的 TCP 连接握手失败问题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涉及大量并发连接的应用场景中。这类问题往往隐藏得很深,表面症状与根本原因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给IT团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揭开 NAT 环境中 TCP 连接失败的一个谜团。希望不仅能为 IT 运维岗位上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同时也追根溯源,深入了解其中的缘由。
问题背景:频繁的连接失败
某公司的 IT 团队在处理一个访问应用服务高频失败的问题时,发现客户端在尝试与服务器建立 TCP 连接时,频繁遇到连接建立失败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场景重现:奇怪的SYN报文
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IT 团队对网络数据包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显示,客户端发起的一部份 TCP 连接握手请求,不断地重传 SYN 报文,但服务端始终没有响应。
在 TCP/IP 协议中,SYN 报文是用于发起一个新的 TCP 连接的初始请求包。通常情况下,当客户端发送 SYN 报文后,服务器应该回应一个 SYN-ACK 报文,表示已收到连接请求并同意建立连接。
捕获点A的现象
在捕获点A,客户端发送的 SYN 报文多次重传,但未能收到服务端的 SYN-ACK 响应。最终,客户端收到服务端返回的 RST 报文,连接被重置。
图1:捕获点A的网络通信过程
捕获点A的现象提示我们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网络路径中有丢包现象,导致 SYN 报文未能到达服务端。
服务端因某些原因忽略了 SYN 请求,例如防火墙规则、连接数量超限等。
捕获点B的现象
在捕获点B,情况类似,客户端的 SYN 报文同样多次重传,依然没有收到服务端的任何响应,最终连接被 RST 报文终止。
图2:捕获点B的网络通信过程
问题位置
首先排除一个小小的噪音,A、B 两点的 TCP 连接均被中间网络设备发出的 RST 终止,这是网络设备在 SYN 报文重试无响应后的主动关闭动作,是 TCP 连接握手无响应问题导致的一个结果,而不是问题的源头,在分析中可忽略。
关键的异常现象是 SYN 报文没有得到任何响应,去除掉 RST 报文这个小噪音,捕获点 B 与捕获点 A 的 TCP SYN 重传行为一致。这可以排除掉SYN 报文丢失在 A、B 之间的网络网络设备上。
再进一步来看,捕获点 B 是紧邻服务器的。因此排除了 SYN 报文丢失在整个网络路径的可能。
至此我们定位到问题的位置:服务器丢弃了这些 TCP 连接握手请求的 SYN 报文。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 TCP 连接握手请求都没有响应,仍有部分请求成功建立了连接。这种现象使问题变得复杂,表明可能有某些动态条件或配置在起作用。
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原因呢?我们继续深入分析。
关键发现:tcp_tw_recycle双刃剑
通过分析网络环境,我们发现服务端的配置在这个案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具体而言,问题的根源在于 NAT 环境下启用了 tcp_tw_recycle 参数。这个参数在 NAT 环境中使用时,可能会因为时间戳(Timestamp)的不一致,导致服务端误认为 SYN 请求无效,从而丢弃这些请求。
图3:TCP握手SYN报文丢弃过程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经过 NAT 后,多个客户端通过同一 IP 地址访问服务器,而各自的时间戳不同,不能保证单调递增。高并发场景中,经过网络设备 NAT,发生 TCP 五元组重用时,服务器将带有“旧”时间戳的 SYN 请求视为过时请求并将其丢弃。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问题,它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大型企业或数据中心环境中,通常会有大量的终端设备通过 NAT 访问同一服务器,这种时间戳冲突的情况更为常见。一旦 tcp_tw_recycle 启用,连接失败的概率将大幅增加,尤其是在高并发访问的场景中。
tcp_tw_recycle的起源与局限性
Linux 内核中 tcp_tw_recycle 的历史非常有趣,我们来揭示它在现代系统中为何不再被推荐使用。
1. TIME_WAIT 状态的背景
在 TCP 协议中,TIME_WAIT 状态是指一个TCP连接关闭后的一个特定时期。这个状态的目的是确保任何延迟传输的数据包(可能因为网络延迟或路由器队列)有足够的时间抵达,并防止旧连接的数据干扰新连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TCP 协议要求连接的一方在关闭连接后,保持 TIME_WAIT 状态2倍的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MSL)。RFC 793 规定了 MSL 为2分钟,而 Linux 系统实现默认为 30 秒,那么 2 x MSL 就是 60 秒。因此,如果是 Linux 服务器,我们观察到的 TIME_WAIT 状态通常为 60秒。
在高并发的网络环境中,如大型 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或者负载均衡器,TIME_WAIT状态可能会变得非常多,导致系统的资源(如端口和内存)迅速耗尽,影响新的连接建立。这种情况下,服务器可能无法为新的连接提供足够的资源,导致连接失败或延迟。
关于 TIME_WAIT 状态,在多个 RFC 中有定义,特别是 RFC793【1】,这是TCP的基础规范,以及RFC9293【2】,它更新和整合了之前的TCP规范。
图4:TCP状态机(引用自【5】)
2. tcp_tw_recycle 的引入目的
为了优化上述场景中的性能,Linux 内核引入了 tcp_tw_recycle 参数,最早出现在Linux 2.4内核系列中。这个参数的主要目的是加速处于 TIME_WAIT 状态的套接字的回收,从而减少系统资源的占用,并提高高并发环境下的连接建立速度。
tcp_tw_recycle 通过以下机制工作:
快速回收:启用该参数后,Linux 内核会快速回收处于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从而减少资源占用。
依赖时间戳:该机制依赖 TCP 时间戳(Timestamp)选项来判断是否可以安全地回收一个处于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如果新连接的时间戳值大于最后一个已知连接的时间戳值,内核会认为这是一个新的连接,可以回收旧连接的资源,建立新连接。
关于这个 tcp_tw_recycle 的工作机制,追根溯源,在 RFC6191 【3】提出了一种基于 TCP Timestamp 的方法来进行快速的 TIME_WAIT 状态回收,其中第二章节 “Improved Processing of Incoming Connection Requests” 详细论述了在处于 TIME_WAIT 状态的 Socket 在不同场景下,如何处理新的TCP连接请求。
3. tcp_tw_recycle 在实际应用中的利与弊
在一些早期的应用场景中,tcp_tw_recycle 确实帮助缓解了 TIME_WAIT 套接字过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没有涉及 NAT 的内网或专用网络环境中。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NAT的广泛应用,tcp_tw_recycle 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和问题。特别是在 NAT 环境下,多个客户端经过 NAT 通过同一个 IP 地址访问服务器,而这些客户端的系统时间可能不同,导致时间戳信息不一致,不能保证单调递增。在这种情况下,tcp_tw_recycle 机制会因为时间戳不符合要求,丢弃一些 TCP 连接握手请求 SYN 报文,导致连接失败。
互联网上有诸多反映该问题的技术博客文章,其中一篇,来自 Vincent Bernat 的 “Coping with the TCP TIME-WAIT state on busy Linux servers” 对这个问题的底层原因做了深入详尽的剖析。【4】也有国内技术爱好者翻译的中文版本“不要启用 net.ipv4.tcp_tw_recycle”。【5】
4. 废弃与移除
由于 tcp_tw_recycle 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多于好处,尤其是在涉及 NAT 的广泛应用场景中,Linux内核开发者逐渐意识到该参数的弊端。在 Linux 4.12 内核版本中,tcp_tw_recycle 被完全移除,标志着这个优化参数的终结。在 Linux manual page 中记录了该参数的存续时间为 Linux 2.4 到 4.11,并且简要说明了 NAT 场景下存在的问题。【6】
解决问题:排除隐患,稳健链接
如果你的IT环境中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确保TCP连接的稳定性:
禁用 tcp_tw_recycle 参数
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在 NAT 环境下禁用 tcp_tw_recycle 参数。这样可以避免因时间戳冲突而导致的 SYN 请求丢弃。
无法禁用 tcp_tw_recycle 参数怎么办
如果在特定场景下无法禁用 tcp_tw_recycle,可以尝试优化其它环节来缓解问题的发生。
调整 NAT 设备的配置:通过增加 NAT 设备分配的NAT地址池和端口范围,减小TCP连接复用的概率,这可以显著减少时间戳冲突的概率。
确保客户端系统时间的同步:通过在所有客户端上启用 NTP,确保它们的系统时间高度同步。这将减少时间戳之间的差异,从而降低时间戳冲突的可能性。
互动讨论:你的经验如何?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联想到自己遇到过的类似问题。那么在你的工作中,有遇到过在 NAT 环境中的 TCP 连接失败问题吗?你是如何解决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和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下的 TCP 连接。
引用:
[1] RFC 793 3.2. Terminology https://datatracker.ietf.org/doc/html/rfc793#section-3.2
[2] RFC 9293 3.3. TCP Terminology Overview https://datatracker.ietf.org/doc/html/rfc9293#name-tcp-terminology-overview
[3] RFC 6191 2. Improved Processing of Incoming Connection Requests https://datatracker.ietf.org/doc/html/rfc6191#section-2
[4] Coping with the TCP TIME-WAIT state on busy Linux servers https://vincent.bernat.ch/en/blog/2014-tcp-time-wait-state-linux
[5] 不要启用 net.ipv4.tcp_tw_recycle https://www.cnblogs.com/sunsky303/p/12818009.html
[6] tcp(7) — Linux manual page https://man7.org/linux/man-pages/man7/tc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