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训扬新风之504/都昌抗美援朝老兵篇:铭记,是最好的致敬!

政务   2025-02-13 22:37   江西  


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共派遣出240万志愿军,这240万“最可爱的人”里,有多少我们都昌人呢?我没有查阅到权威数字。收入1993年版的《都昌县志》有《都昌革命烈士英名录》,都昌籍抗美援朝烈士载158人,他们的英灵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按公开的抗美援朝有关数据推测,都昌籍抗美援朝战士总数应在2600人左右。

2025年1月,都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熊琴约我对健在的都昌抗美援朝老兵作个采访,留下一些珍贵的老兵资料,以对后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熊琴局长发给我的表格,显示至今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都昌还有13位,名单中江鹏孟、方守来、徐雨松三人我曾采访过,且写过他们抗美援朝的动人故事。2025年元月15日,我又采访了13位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中的杨世坤、李勋周、王纯安、胡洪波四位。在此,存录下这次采访的札记,以此向抗美援朝老兵们致敬!

2025年元月15日这天,已是农历腊月十六了。我们走访慰问和采访的第一站,是土塘镇曹店村委会杨家垅村杨世坤老人。老人能讲述清楚他的人生经历。

杨世坤老人身份证显示是1933年出生,他自述自己出生于1931年,2025年已是94岁高龄了。老人的二儿子杨远金介绍,同村有一个与父亲同年小月份的杨通贤老人,总叫杨世绅为哥,可见他的确出生于1931年。杨世坤老人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他没跨过鸭绿江上过抗美援朝战场。身旁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段志强曾经也是一名军人,他告诉我,认定抗美援朝老兵优抚对象,如果他所在的部队整体上了朝鲜战场,个别士兵因为特殊原因并未随大部队入朝参战的,按政策后来也一并列入抗美援朝老兵优抚对象。杨世坤老人讲述他未参战的原因:“1951年4月,我那批都昌参加抗美援朝的兵有360余人。到了九江军分区,打下了我一个人,因为我个子太瘦小。”

杨世坤(右)与儿子杨远金

杨世坤因个子瘦小被刷下,此步于九江,但他已是一名入伍青年,军装的绿色成为他青春最靓丽的底色。他随后留在九江军分区,做过一阵接兵官身边的通讯员。随后,被推荐到南京海军预备学校学习,半年后,被分配到驻守在海南岛的海南舰队主炮营,入队的那天,舰长、政委亲自站在舰头迎接“小杨”。杨世坤尽管参军前并未上过学,但在南京学习的六个月,他刻苦学习文化和舰艇基本知识,聪颖的特质也得部队首长首肯。数个月后,杨世坤被派往海军所属的青岛干部学校学习。

半年后,在青岛学习的杨世坤接到家里寄来的信,告知父亲杨通玉在村上夏家山涧斫柴,不小心跌下了山涧,重伤卧病在床,他的母亲患有黄胆病,双目又几近失明,年幼的妹妹本身就需要人照顾,来信急催杨世绅回家照顾父亲。杨世绅将家中来信收藏起来,将身边积攒的400元津贴寄给家里,让父亲治病和临时请人护理一下。家中还是来信催促作为独子的杨世坤回家照顾重病缠身的父亲,收到第四封信时,他连同公社和大队的证明一起呈给学校校长看,请求准假看望父亲。一个月假满,杨世坤返回学校后,明确提出退伍,要回家尽孝照顾父亲。青岛干部学校的领导告诉杨世坤,他是现役军人,学校不能决定他退伍,于是将他退回到原服役的海南舰队。

杨世坤在家门口

1955年,杨世坤回到了舰队,舰长了解到他家的特殊情况后,劝他安心服役,发挥自己所学之长,为祖国海军建设奉献才智。杨世坤当时担任班长,是76型炮的主炮手。记得有次美国舰艇在南海周边的公海游弋,杨世坤恨不得发炮对耀武扬威的美帝国主义军舰一阵炮轰,但纪律又不允许他意气用事,他按程序打了信号弹告知舰上领导,领导又报告给海岸炮兵对美舰进行监测,直至驶离远去。杨世坤那时就随舰开赴过汕头,上世纪八十年代,杨家垅有人去汕头务工,老人告诉村上年轻人,他30年前就去过汕头,留给他的印象是汕头当地人的房屋很低矮。让老人有所遗憾的是,他从此再也没踏上过汕头的土地,去感受改革开放带给那片土地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杨世坤的一再申请下,部队批准了他回家照顾重病父亲的退伍报告。1956年底,杨世坤脱下军装,回到家乡都昌。开始分工在县化肥厂工作,后转入县砖瓦厂挑土,再后来他就回到村上种田,成了一名纯粹的农民。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队通知他说对回乡种田的退役老兵,民政部门下发一笔600元的补助,杨世坤认为他是自己主动放弃县砖瓦厂工作回乡下作田的,不应享受此补贴,军营里淬炼过的正直秉性让他主动放弃了这份物质补贴。

老人一生正派处世,六年的人民海军队伍里的磨砺,让他终生展示着一个曾经的士兵的浩然正气与刚强秉赋。

李勋周在家中庭院

我们当天慰问和采访的第二站,到了土塘镇横渠村委会横渠口李村抗美援朝老兵李勋周的家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的李勋周的抗美援朝经历是,1950年,李勋周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担任0140部队独立坦号营炮手。1952年9月荣立三等功一次,1956年荣立和平勋章。老人数年前接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时,提及他曾和黄继光在一个战壕战斗过,几乎是亲眼目睹了21岁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用身体去堵敌人的机枪眼,说明李勋周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他在横渠村委会担任支部书记的儿子李尤平也曾是位军人,参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在广西边境的那场反击战。李尤平告诉我们,父亲平时还会骑小型电动车去土塘集镇找街邻玩玩。令人遗憾的是,老人已完全讲不出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了。

李勋周出行

老人的身份证号码显示他出生于1933年12月1日,当我们了解到老人早年的坎坷身世后,在此记下老人实际准确的出生年月:1928年农历八月十六日。李勋周老人2025年已年届97岁了。

我们当天慰问和采访都昌抗美援朝老兵的第三站,来到汪墩乡古岭村委会医官湾王村王纯安老人的家中。92岁的老人身材魁梧,面庞阔大,年轻时的英俊之气在晚年岁月的沧桑里烙下深印。老人现在几乎失明和严重耳障,我们的来意只得由老人的妻子附在他耳旁说明,我按下手机拍摄下一对耄耋老人温馨交流的一幕。

王纯安夫妻温馨耳语

老人听罢妻子的耳语,刚刚得过一场感冒还未痊愈的老人,气宇轩昂地道白起抗美援朝发生的背景以及中国取得战争最终胜利的历史意义,在老人几乎是自顾自的讲述里,70多年前的那场战火硝烟肯定在脑海中弥漫呈现。我估摸着,这段激情语言的阐述,应该是老人曾经应邀作抗美援朝报告时背熟的讲稿,成为晚年老人讲述抗美援朝故事的话捻子。我静静的听着老人的口若悬河,感受着老人热血沸腾的青春岁月里金戈铁马的生活。尽管我没有采访到老人自己在抗美援朝中的战斗故事,但那种老兵带给我的震撼还是激荡人心。都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掌握的老人早年从军的具体信息是:王纯安1952年9月在七角乡参军,部队番号21军63师189团炮营连。1952年编23团3营13连战士。1953年编21军63师189团炮营连战士,1955年2月编21军63师189团炮营连军需给养员,军种陆军,军衔上士,军事专业军需给养员。

本文作者(中)在王纯安(右)家中采访

王纯安唯一的儿子王学文告诉我们,他父亲是1961年回到村中务农的。从朝鲜回国后,成为一名铁道兵,曾参与宝鸡到成都铁路建设。王纯安现在是四代同堂,大曾孙都有15岁了,老人时常向曾孙讲述抗美援朝故事,鼓励他学习要吃苦,学好本领,长大去当兵,报效祖国。

都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慰问胡洪波

我们当天最后慰问和采访的抗美援朝老兵是出生于1931年的胡洪波。老人是汪墩乡新桥村委会胡家山村人,现随子女居住于县城一小区内。有关资料显示,胡洪波老人1951年在江西南城县参军,起初在丰城独立团,后编入炮兵503团。老人并未跨过鸭绿江直接参战,留下来的原因是为抗美援朝战场输送新兵,在教导大队训练新兵。94岁的胡洪波老人现在也讲述不了他的人生经历。据介绍,他退伍后曾在南城县文化馆工作过,转到都昌工作后,在县水利局、县农机厂工作过。

本文作者(右)采访胡洪波

2025年蛇年元宵节执笔撰写此文时,我逐一电话联系上了四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儿子,请代为给老人分别送上祝福。得知四位老人开心地度过了又一个耄耋之年的新春,想起这岁月静好里,有他们曾经的浴血奋战,我们心中对“最可爱的人”的祝福就有十二分的至诚……

源:汪国山

责编:石小玲

审核:陈典洪

终审:付文龙

监制:朱景亚

小编披星戴月

24小时不眠不休为大家服务

亲们赏小编个

 

九江都昌发布
服务传递政务信息,关注社会民情热点,倾听百姓民生诉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