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北京大学写了八个字的校训,却被今天的北大吓得再也不敢提起

文摘   2024-11-27 21:06   河北  


他先后辞职24次,却被称为永远的北大校长。


他给北京大学写了八个字的校训,却被今天的北大吓得再也不敢提起。他说:“千万不能让北大沦为只为精英权贵服务的地方,应该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有机会进入这里”。

他在一百年前,就提倡美育,创立了南京博物院。他说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道善与恶的,也就不知道真与伪,所以他毕生都在荒原播撒美的种子,他就是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之后,他意识到如果教育都堕落,那么一个社会必然会堕落。蔡元培踏进北大校门的第一天,校工排队在校门口向他行礼。而蔡元培先生也郑重的鞠躬还礼,做到这一点的北大校长只有蔡元培一人。

当时,北大的校务会议多用英文。蔡元培上任之后规定开会一律使用中文,此举引发了很多外国教授的反对。蔡元培反问说:假使我们去美国教书,那你们也会因为我是中国人在开会的时候说中国话吗?在中国的大学教书,说中国的语言,这是毋庸置疑的底线。

蔡元培先生在开学典礼上说,大学不是贩卖毕业证的机关,大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能让大学以升官发财为目的。当时北京大学已经成为了官僚养成所,学生全都来自官宦或者富裕家庭,而寒门子弟再也没有机会考上北大。

蔡元培先生就大力推广旁听生制度,他说每个人都有求知的权利,大学应该是对外开放的。丁玲,茅盾,沈从文等等都是靠着在北大旁听而成为了一代大家。

蔡元培在任命教师的时候也是不拘一格,他任用了陈独秀当文科学长,而陈独秀连学历都没有,为了让陈独秀到北大教书。他甚至帮助陈独秀伪造了一份学历。

梁漱溟把论文寄给蔡元培,本想着去北大读书,蔡元培看到论文后说:你可以来北大教书,梁漱溟说,蔡先生,可我只有初中的学历呀,蔡元培说才华才是读书人的通行证。就这样,梁漱溟到了北大任教,成为了一代哲学大师。

当时有一位怪学问家,他叫张竟生,他写了一本奇书叫《性史》,把房事当成一本正式的学问来做研究,被当时的人们大骂伤风败俗。而到了蔡元培这里就一句话,张先生的研究很好,他可以来北大教书,这就是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他誓死捍卫学术上的争论。包容不同的意见,也包容异端。

他为了反对行政力量干预北大的教学,曾经写下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他说我绝对不能再作为不自由的大学的校长,思想自由是全世界大学的通例。

正是在他这种包容的教育理念下,当时的北大群星璀璨,大师辈出,有27岁的博士胡士,有拖着辫子的辜鸿铭,也有横眉冷对的鲁迅。

鲁迅曾经点名批评过蔡元培,说自己和蔡校长气味不同,而蔡元培并不生气,1927年鲁迅生活极为窘迫的时候,蔡元培知道了又聘任他作为特约著作员,每个月不用上班,白给300块大洋。

许多知识分子说真正心疼读书人的有度量的,全天下大概也只有蔡先生。

当年,在法国看到徐悲鸿经济窘迫时,蔡元培先生还用个人积蓄资助了他5000法郎,蔡先生一生都在资助别人。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先生在香港溘然长逝。
他身后无一间屋,无一寸土,医药费用1000多块钱,蔡夫人都无力支付,最后只能典当衣物处理丧事,连他的棺材都是商务印书馆的同仁帮忙众筹的。

这个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思想家,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未留任何财产,仅有遗言:我们要用“教育救国,学术救国,道德救国。”

如今大学虽已遍天下,可世上再无蔡元培,蔡先生当过高官,做过校长,可他一生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清白的读书人。

今天,我们缅怀蔡元培先生,正是缅怀他身上所具备的那种精神:专致学问的毅力、不慕荣利的耐心、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坚持。

《史记》中有曰: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

回首百年,蔡元培先生可谓是,以非常之人成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


朦胧 月话
真诚 陪伴
若喜爱❤请关注

朦胧月话amm
原创情感文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