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开设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栏专题工作部署,持续推动文艺界深化理论武装、推进创作繁荣,中国影协特别策划“光影新时代 改革新征程——电影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积极组织电影界力量,精心推出系列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和宣传成果,营造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深刻体会到“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几点学习体会。
首先,中国电影的任务使命变得更加艰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强调两个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翼。在此背景下,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中国电影新一轮的改革创新发展,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代电影人身上。全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如何回应时代的召唤、不负人民的期待,关键在于电影人的站位、格局、视野,以及我们谋篇布局、汇集合力、系统推进、传承创新的能力。
其次,我们面临空前的挑战和机遇。回顾过去十年,中国电影人历经四次严峻考验:一是好莱坞大片的强力竞争,二是短视频流媒体的挑战,三是资本退潮后的市场重塑,四是疫情对产业体系的巨大冲击。这些挑战让电影产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复杂。一是舆论生态复杂多变,网络评论的影响力空前强大,成为一部作品从创作者走向观众的重要关口,这使得制片方、发行方都要学习如何公关传播,以更积极的姿态争取网络舆论的主动权。二是电影人在捍卫电影的独特价值——极致视听体验的同时,也必须面对电影的巨大投入与短暂档期之间的反差、舒适的观影空间与零星上座率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观众习惯了“食指经济”带来的便利与丰富,“在我想看电影的时候,没有我想看的电影”的感慨不绝于耳。三是全会强调要激发活力,“活力”两个字离不开人才和机制,当前能够形成“后浪推前浪”之势的人才还远远不够,聚焦培养造就人才的机制还需更加积极、开放和有效。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政策环境以及过去几十年改革发展所累积的坚实基础,让我们有勇气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一是文化强国战略赋予的发展机遇。文化产业担负着满足文化需求、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功能,这是我们打开思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勇气所在。二是文化自信赋予的发展机遇。当前,供需压力因素之一就是中国观众对中国文化、中国式情感等维度的关注度在提升,对作品内涵质量的要求在提高,这无疑是国产电影发挥主场优势的新机遇。三是科技创新赋予的发展机遇。与当年被西方电影技术、艺术、装备全面压制的境况不同,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格式电影技术已经领先国际,为中国在大屏显示技术上实现换道超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窗口。
最后,以中影为例,谈谈把思考转化为实践的一些思路。匹配供需、畅通循环,这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命题。中影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自身的全产业链优势,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有力地有效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第一,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文化方向转化到电影创作与生产之中。一是抓好《志愿军:存亡之战》《吉祥照相馆》《你不来,我不老》等影片的创作和发行工作,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全力推进《只此青绿》《射雕英雄传》等影片的创作和发行工作,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精神。三是聚焦改革开放精神和伟大实践,开发一系列有社会关注度、正面影响力的类型影片。第二,从供给侧发力拓展市场空间。在进一步增强全国市场服务保障能力的基础上,主动求新求变,以新业态、新模式优化供给和提升服务。例如,近期推出的预约放映服务,就是这一方向的新尝试,目的是贴近观众的消费习惯、促进供需匹配、培育细分市场,形成对首轮放映和影院非黄金时段经营的有效补充。第三,坚持出作品和出人才相结合。联合各方力量,选拔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才华的青年电影人,引导扶持一批有想法、有担当的新生代工作室。自“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启动以来,已从300多个剧本中遴选出15部作品进入创作阶段,未来将继续加大力度,力争以人才队伍的“枝繁叶茂”促多类型、多题材作品“繁花似锦”。
来源:中国电影家协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