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保研已落下帷幕,但今年结果并非尽如人意。”降级保研顾名思义就是同学们从层次较高的院校保研至层次较低的院校,在如今严峻的保研形势下,已不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
01
为什么“降级保研”越来越普遍
从外界原因来看,“降级保研”也是无奈之举
近几年保研越来越难、越来越卷,其中很大部分原因便是“供大于需”——各个高校的推免名额不断增加,但是名校接收名额涨幅却比较小。雪上加霜的是,受强基转段、国优计划、工程硕博等专项计划影响,本硕连读甚至本科直博现象增加,名校本就不多的接收名额更是受到挤压,大家想要“上保”甚至是留本校都更加艰难。
往年可能只有清北等top高校不会选择为本校学生保底,但保研日趋严重的“供需失衡”也慢慢让其他985高校不再为本校学生兜底。毕竟面对众多优秀推免生源,择优而录更加符合高校的利益。在初筛关卡,名次靠后会让部分保研同学的“进面”同样困难重重,毕竟“成绩排名”是“进面”硬性指标;而在面试考核关卡,无科研无竞赛同样让边缘选手落于下风,最后这部分同学只能选择“平保”甚至“下保”。
当众多985院校不为“自家孩子”兜底,这部分保研同学便会在夏令营和预推免过程中“向下兼容”,挤压211和双非保研同学的“生存空间”。
02
降级保研也有自身决策因素
每年都会有一批同学完全没有准备保研,只是在报名阶段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了本校推免——结果一不小心,“天降保资”。但时值九月,一方面九月外保机会已经不多,很多预推免通知都已截止,或是本校早在夏令营期间便已招满,即便想给本校学生保底也是有心无力;另一方面由于之前对保研毫无准备,也不了解在拿到保研资格后该做什么,也很容易让这类保研同学抓不准时机,去不了好学校,甚至出现“逆向保研”的结果。
还有一些保研同学原本可以拿本校“兜底”,但还是执着于只做“外保”工作,在“外保”上投入了自己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没有提前联系本校保底;等到最后在“外保”上实在“无路可走”了,才回过头联系本校,却发现本校已经招满了,这种情况下也只能被迫“降级保研”。
当然,对一些保研同学而言,“降保”也是理性考量之下自愿做出的决定。
有保研同学未来就是想读博深造,那么保研去“学校层次不如本科、但学科评估更高的院校”不失为一个好选择,而且学科评估高的专业,我们能选择的导师也必然是行业内有实力的大佬,特别是对于理工科而言,导师的作用非常大,一个实力强势的大牛导师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就业资源,也能让我们看见更深层次的行业本质。
除了专业评估这一因素以外,还有的保研同学会因为城市而主动选择“降保”,例如本科虽然是985高校,但是校区所在城市较小,而且研究生毕业后学校所在城市大概率会是未来工作的城市,所以相比于学校title,很多同学宁愿选择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毕竟大城市里的工作资源和平台是小城市没有的。
03
面对“降级保研”应该怎么办?
充分准备,提升自我
总之,保研同学如果可以提早谋划和复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提前准备论文,做好“模拟面试”,自然就不至于在夏令营或者预推免的过程中“打无准备之仗”,“降级保研”的可能性也会减小。
明确规划,坚定选择
其次,保研同学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提前定位目标院校。学校层次、专业评估和院校地理位置都是大家择校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未来想要在“大厂”工作发展,可以选择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上学;未来如果计划继续读博深造,可以选择目标专业的学科评估更高的院校;未来如果计划硕士毕业后直接就业,学校的综合排名和名气就更加重要,甚至可以试试多投递“专硕”。
编辑 | 百年育才小编
来源 |保研留学岛
文章仅用于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