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世界旅游联盟与中国国际减贫中心联合发布了《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大武口区龙泉村: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成功入选!
世界旅游联盟是由中国发起成立的综合性、非政府、非营利国际组织,其倡导主办的“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业规格、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非政府国际旅游论坛之一。2024年,在中国各省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世界旅游联盟会员单位等多方支持下,遴选出50个“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全面展示中国新农村建设成果、乡村旅游发展新面貌,推进中国乡村由脱贫向振兴的有效转换,为旅游减贫和乡村发展贡献经验。
摘要
挑战与问题
龙泉村位于被誉为中国“波尔多”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北部,紧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贺东庄园,距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湖20千米。具有百年历史的9个泉眼涌出清澈的泉水滋养着乡间小溪,古老的贺兰山岩画、明长城、古汉墓群遗址近在咫尺。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龙泉村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治理体系不够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和消费需求变化,对本地居民的引导还不够,村集体经济中村民的参与率较低,产业转化率不足。二是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主要由本地村民提供,他们的年龄偏大,整体文化素养不高,服务意识和水平相对较低。三是运营管理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景区运营人才和产业融合中的复合型人才。
措施
1. 生态优先,扮靓环境
龙泉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将贺兰山生态修复、大气污染防治和山水林湖草综合整治有效衔接,实施村居环境、行洪沟道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成“桃花源”、百果园和田园景观项目,科学布局景观,全方位融合生态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
2. 传承文化,丰富内涵
一是依托明长城、贺兰山岩画等历史古迹,打造天使文创街、非遗工坊、研学基地等文化业态,丰富乡村旅游体验和内涵。二是在旅游开发中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自然朴实的农业景观、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和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三是促进历史文化挖掘和遗产保护,推动岩画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采取“非遗传承 + 残疾人培训”模式,定点培养传承人,推广木雕、剪纸等非遗产品。
3. 盘活资源,兴旺产业
一是依托合作社共赢模式,引进厚德酒坊、马来风情等 20 余家商户投资兴业;二是利用土壤富硒、泉水富锶优势,发展草莓、香菇、大樱桃等设施农业;三是借助葡萄酒庄园,开发研学旅游、酿酒体验、品鉴休闲、观星露营等活动;四是利用民居果园开展农家乐、特色采摘等旅游项目。
成效
龙泉村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旅游新业态,2023 年接待游客147.01万人次,收入达到1366.37万元;建设了工艺葫芦非遗工坊,打造集设计、生产、观摩、体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资产达到125.6万元;农业种植效益由2017年的2000元增至2023年的12000元,增长了5倍。龙泉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就业机会,农民在家乡扎根,增收致富渠道由单一的农业生产收入转变为资产性收入、务工收入、经营性收入等相互补充的多元方式,人均纯收入由2017年的1.4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2.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了34万元。
经验与启示
1. 转变发展思路
秉持“小组团+多风格+低成本+乡土化”的发展策略,龙泉村利用古村落优势,盘活现有资产,并集中打造了田园采摘区、休闲商业街、示范创业街、百草园、烧烤娱乐区、民宿休闲区六大功能街区,农户房屋空置率由原来的50%下降到不足10%。同时,这一发展模式带动了乡间别墅、田园香居等50余户村民的返乡创业热情,并成功吸引了厚德酒坊、龙泉山庄等20余家经营实体前来投资兴业。
2. 展现乡村文化
发展旅游业不仅加深了居民和游客对文化的理解,还通过展示丰富的历史文物、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有效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自信。游客通过体验乡村生活、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等方式,深度体验当地特色文化,更加有力地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助推龙泉村由传统村落向乡村文化旅游名村转变。
下一步计划
一是分享旅游实践。龙泉村将继续借助文旅新媒体,联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官方媒体平台,推送各类推文、短视频;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的直播与录播,将龙泉村的生态、文化、美食展现在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眼前;与宁夏卫视、幸福大武口等当地官方媒体合作推出专题节目,参与自治区“两晒一促”大型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将龙泉村乡村建设新成就和乡村旅游新面貌向大众充分展现。二是举办主题活动。每年依托百年葡萄古藤举办“展藤节”和葡萄酒主题活动,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爱好者,参观酒庄、品鉴美酒、摄影写生、体验非遗,感受龙泉村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俗文化的无限魅力。
编辑:田 娜
校对:侯 慧
审签:陈秀秀
感谢支持,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