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蕴藏于地下的生态智慧

政务   2024-09-10 18:11   新疆  

进入9月,吐鲁番依旧骄阳似火。在吐鲁番盆地的葡萄种植区,处处可见整齐的葡萄架下,一串串颗粒饱满的葡萄散发着阵阵“果香”。
吐鲁番盆地夏季气候炎热,年均降水量仅有16毫米左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自古便有“火洲”之称,是中国最炎热干旱的地方。新疆著名的旅游景点“火焰山”便在此地。一般来说,极干旱的气候条件本不利于发展农业,但这里却是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葱葱绿洲,以盛产葡萄而闻名国内外,被誉为中国的“瓜果之乡”,造就这一生态奇迹的是一种适应极度干旱地区的特殊灌溉系统——坎儿井。
9月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我国4个工程成功入选,其中包括新疆吐鲁番坎儿井。
因势利导,藏于地下的生态智慧
吐鲁番坎儿井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有“地下运河”“地下水长城”的美誉,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齐名,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这个隐藏于地下、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灌溉工程,自古至今依然在使用,源源不断地滋润着火焰山脚下的绿洲。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而据部分专家推测,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吐鲁番就已经有了坎儿井的身影。时至今日,吐鲁番好多村名,后缀都有“坎儿孜”。
在吐鲁番盆地广袤的戈壁滩上,人们可以看见一堆一堆的圆土包,顺着高坡有序排列并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
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这四部分组成。虽然叫做井,实际上坎儿井却是一条水渠,其中暗渠是地下渠道,明渠是地面渠道,涝坝是蓄水池,而竖井就是开挖或清理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运送至地面的泥沙、淤泥,就近堆放在竖井口周围,形成了环形土包。这个环形土包“设计”也有特别之处,一方面清理竖井泥沙时可以就近堆放,省工省时。另一方面,由于环形土包有一定高度,可防止风沙灌入竖井,也可以防止地面小洪水进入井内,有效保护坎儿井的水源水质。
竖井与竖井之间的距离,则随坎儿井的长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20米到70米就有一口竖井。一条坎儿井,竖井少则十多个,多则上百个,竖井之间由地下暗渠相连。一般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一些竖井深度甚至可以达到90米。
每一条地下暗渠中,清澈的渠水都是自动流淌的。对此,吐鲁番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孜拉吾东·加拉力丁说:“这是因为吐鲁番盆地海拔较低,而盆地北部作为水源地的天山山脉海拔高。坎儿井利用地面的坡度,将天山山脉的冰川融水引入地下,顺着北高南低的地势形成自流井。地下暗渠是坎儿井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能尽可能减少渠水在高温和日照下的蒸发和流失,体现了古人因势利导的生态智慧。”
坎儿井是吐鲁番盆地的生命之泉,一道道生命泉水顺地下暗渠流向村庄和农田。从高空中俯瞰,一串串竖井口宛如洒在茫茫戈壁上的珍珠项链,给荒凉贫瘠的戈壁增添了几分生机灵动。
这“地下运河”是怎么挖出来的?“现在我们打井都有专业的钻井队,古代可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他们徒手加上简单工具,硬是凿出了一条地下运河。”孜拉吾东·加拉力丁说。
吐鲁番学研究院专家李刚介绍,为了避免开挖过程中“跑偏”方向,古人还根据两点成线的原理,发明了木棍定向法和油灯定向法。油灯定向法就是挖掘暗渠时,在竖井的中线上挂上一盏油灯,掏挖者背对油灯,始终顺着自己的影子掏挖,这样不同的作业点就可以不偏离方向了。
经过科学测定,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中,最古老的修建于六百多年前的明代初年。吐鲁番坎儿井在清代迎来了第一次修建的高潮。在林则徐、左宗棠等人的带领下,各族人民在吐鲁番开挖了大量坎儿井,至今,部分吐鲁番人还亲切地称呼坎儿井为“林公井”。
在保护中传承 让坎儿井焕发新活力
据孜拉吾东·加拉力丁介绍,目前全疆记录在册的坎儿井达1540条,吐鲁番就有1200多条。其中有近190条坎儿井仍保持水流,年径流量高达1.14亿立方米,控制着近10万亩的灌溉面积,暗渠总长超过3400公里,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坎儿井在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坎儿井是新疆各族劳动人民为适应极度干旱和高蒸发量条件而创建的引出浅层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古代水利工程。它就像一道道血管,遍布吐鲁番“全身”,冰雪融水由此灌溉出甜美的葡萄、润育着吐鲁番各族儿女。
“坎儿井是巧妙利用地形地势开凿的地下水取水工程,对于绿洲的农业和生态灌溉非常重要。”吐鲁番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徐伟伟表示,坎儿井修到哪里,哪儿就是绿洲,哪儿就是美好生态。
然而,过去一段时间里,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吐鲁番的地下水开采量逐渐增大,造成部分坎儿井干涸断流。为此,吐鲁番市及相关部门近年来加强了对地下水超采的治理,规定坎儿井的竖井附近,一定距离内严禁新设机电井,已有的机电井也逐步停用。通过一系列措施,地下水下降趋势逐渐减缓,坎儿井的出水量趋于稳定。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古老的坎儿井也迎来了新生。为传承这一优秀水利工程,当地政府正在进行坎儿井的大规模保护和修复工作,让坎儿井发挥更大价值、惠及各族群众。
吐鲁番市通过建立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以及制定严格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坎儿井的修缮、疏通和监测工作,确保其正常发挥灌溉功能。目前,吐鲁番市累计投入近1亿元,加固维修坎儿井165条,还有45条坎儿井即将启动修缮。
在吐鲁番克其克坎儿井的修复工地,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段已经损坏的暗渠进行修复。“过去,挖掘200米需要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我们现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吐鲁番克其克坎儿井修复工程施工队负责人史多奇说:“现在坎儿井的施工技术和设施早已更新换代,比如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的卵形涵管,大大增加了坚固程度。”
2023年,吐鲁番坎儿井保护利用进入了新阶段,当地制定并实施《吐鲁番坎儿井保护利用与恢复工作实施方案》,启动了吐鲁番坎儿井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
除此之外,当地还充分利用坎儿井资源,建成4家以坎儿井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向国内外游客系统展示了坎儿井的原理结构、开挖技艺、文化内涵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同时,通过举办一系列宣传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坎儿井文化,让更多游客了解坎儿井的文化和历史。
在吐鲁番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坎儿井乐园,游客乘坐电梯深入地下60米,一条波光荡漾、宽逾一米的暗渠呈现在眼前。游客纷纷“打卡”拍照,享受着坎儿井工程带来的独有清凉。
“以前,坎儿井仅仅作为水利工程,现在,坎儿井的保护正在不断融入生活、融入时代。”吐鲁番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安金强表示,近年来,吐鲁番市持续利用坎儿井资源,加快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民族歌舞、餐饮住宿、观光购物于一体的旅游景区综合体,坎儿井逐步成为促进吐鲁番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的有效载体。
孜拉吾东·加拉力丁说,此次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标志着吐鲁番坎儿井这一古老而独特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吐鲁番市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坎儿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坎儿井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润古滋今,做好节水兴水大文章
千百年来,吐鲁番能够种植葡萄,能够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坎儿井的功劳功不可没。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坎儿井在吐鲁番人的生活和耕作中仍然有重要地位,坎儿井蕴含的生态智慧也被传承和发展。
生活在火焰山脚下的葡萄沟达甫散盖社区的居民阿帕尔·阿不力米提,每天中午都会开启坎儿井涝坝的水闸,浇灌村中的120亩葡萄园。阿帕尔·阿不力米提说,相比于机电井打出的水,坎儿井水冬暖夏凉,常年保持在18到20摄氏度,这正是葡萄生长最适宜的水温,用这个水种出的葡萄长势更好。
清早,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夏勒克村农民瓦尔斯·吾买尔来到自家葡萄园,轻轻拧开微喷灌系统操作阀门,一道道细长水柱瞬间葡萄园里铺设的一根根滴灌管里喷出,滋润着每一株葡萄藤。
“自从安装了微喷灌系统,葡萄园浇水变得既快捷又高效。”瓦尔斯满脸笑意地说,“以前用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还得排队等候。现在好了,阀门一开就能浇水,省时又省力,真是太好了!”
“我们村从去年9月份开始实施葡萄高效节水项目,截至今年4月,全村1625亩葡萄园已全部完成了改造。”夏勒克村党支部书记吴星介绍,与往年相比,仅今年上半年,全村就节水4062立方米,节约灌溉费用6万元。
在高昌区恰特喀勒乡的吐鲁番克尔村,七千多亩葡萄地也在今年4月起用上了微喷灌技术。村民艾尼瓦尔·热西提介绍说,这种技术借鉴了坎儿井地下输水的理念,通过地下管道,将水精准输送和喷洒到每棵葡萄藤的根部,大大减少了传统漫灌方式造成的水资源蒸发。
资料显示,预计到明年年底前,吐鲁番的63万亩葡萄园都将实现节水措施全覆盖。
行走在吐鲁番盆地的乡村中,凡是有坎儿井的地方,必然是绿树成荫的地方,也肯定是孩子们集中玩耍的地方。水,给这些绿洲村落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给这里的万物生灵带来了和谐共生的宝贵空间。
“我们小时候都在坎儿井的水里面游泳。现在,小孩子也来玩。”吐鲁番市高昌区原种场三组村民巴力·买买提说,“浇灌葡萄地或者林子都用这个水。祖祖辈辈留下来给我们的宝贝,就算是母亲河吧。”
不仅如此,坎儿井也是吐鲁番盆地红柳、梭梭、骆驼刺等绿洲植被获得水源的主要途径之一,井水流淌过的地方,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夏天井水周边一百米范围内形成了怡人的小气候,为居民提供了纳凉休闲的好去处。
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多高,新疆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因此汲取坎儿井的古老智慧,对于做好新时代新疆水文章有着重要意义。
新疆地处干旱区,水是生态建设的关键,如何治水、兴水,关系到全局发展。自治区党委对水资源科学统筹的重视前所未有。近年来,新疆在顶层设计上强化全疆水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成立自治区党委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研究解决涉水重大问题,建立健全自治区水利统一调度机制,推动地州、县市和兵团师市党委成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不断夯实水资源管理“最后一公里”,水资源对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更加凸显。
“新疆水利因解放思想而实现蜕变,因改革创新而活力十足,因求真务实而卓有成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艾斯卡尔·吾休尔表示,“自治区水利厅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决扛起治水兴水政治责任,在水资源管理上多目标统筹、多措施优化、多点位发力,做好节水、蓄水、调水、增水四篇文章,破解新疆水资源瓶颈约束,全力以赴推动新疆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


来源丨中国环境APP

编辑丨刁春阳  陈静

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及微信公众号


为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做出不懈努力

领悟思想伟力 强化政治担当 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疆

环保科普 | 噪声扰民有“新法”(上)

环保科普 | 噪声扰民有“新法”(下)

环保科普 | “碳达峰”、“碳中和”科普知识动画宣传片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新疆生态环境
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开展环保公益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