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植赵珍总会长所嘱,我们回顾了早期(1992年一2005年)联系走访各地宗亲、编修新族谱、修葺始祖陵墓等工作,写成此文,旨在保存一些植氏资料,祈请各位宗亲雅正。嗣值改革之秋,欣逢开放盛世;百业俱兴,国强民富。中央及各级政府尤其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成立地方志部门倡导、负责此项工作,旧族谱的搜集、整理、重修亦列于其中。1992年,在三水县委办公室任职的汉坤宗亲,与我商议重修植氏族谱。1985年我从乐平中学调入三水县政府县志办公室,熟悉审稿、编书、排版、校对等出版流程。承蒙宗亲厚爱,委以编修出版族谱之责。当时,植氏在县内率先启动修谱,尚无经验,惟有按改革开放的流行话“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干。土塘下村两位宗叔,一是回大塘镇开设大光鞋厂的港商深俭,二是村中族老炽垣,他们知悉修谱之事,鼎力支持。深俭叔用厂里的面包车,陪同我们走访各地宗亲,搜集旧谱资料。此时,巧遇两位族中高人,一是广西桂平县扬森宗叔,穿州过省防治白蚁;二是封开县七星镇文才宗叔,乃奔走各县的风水先生。他们知道粤桂两省宗亲分布的概况,让我们喜出望外。在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年代,幸赖这两位“向导”指点迷津、穿针引线,给我们扩充了寻访各地宗亲的点和面,真是功不可没!搜集旧谱史料的工作,在各地宗亲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阶段性的可喜成果,我们开始编修新族谱了。我们先后拜访了多个村落的宗亲、德高望重的族老,有土塘下村的成基、球光、灿荣、赞基,芦苞黄岗村的广就、符兰(中大中文系女教授),乐平蚺蛇村的文恒、德强、治南、文滔,南海的荣润,顺德的植成,依坑植屋村的锦华、伟垣、广洪、中源、国源,怀集诗洞的秀炎、广培、树振、秀平、植聪,怀集永固的秀银、瑞坤、植明、才森、茂林、成梅、启范、瑞旺、秀彬、秀达、才彪、瑞能、江华、奇林,封开的秀聪、伟年、文基、德标、文光、文金、煜仁、美焕、成林、定超、钟琼,东莞石碣水南村的荣坤,广州泮塘的文杰,番禺大石植村的汉雄、汉生、锐钊、灿威、启南,番禺植地庄的润权,花县炭步讴村的启康、赞基,阳春的建隆、成隆、兰裕、兰艺,淸远的汝根、汝松,广宁的展成,罗定的志愿,信宜(旅外)的福全、广根,广西桂平的炎华,广西容县的汉良、耀明、军生等(限于篇幅,恕未能尽列)。他们提供了不少旧谱资料,又广泛发动邻近村落的宗亲,积极参与编修新族谱和联谊工作。这两项大事乃众望所归,渐成规模,一花引来百花开,在粤桂两省遍地开花结果了。信宜一对宗叔夫妻,年近九十高龄,与同县数十位族人,乘大客车长途跋涉,到土塘下村寻根问祖。这夫妻俩知道我是编族谱的,紧紧拉着我的手,老眼闪出激动的泪花,连声道谢:“辛苦您了!新族谱让我们联系上了。寻根问祖、拜祭始祖,这一辈子的心愿,今日终于得偿,我们死而无憾啊!”这情景,让我深深地震撼了。宗亲血脉相连,情同手足。我决心再接再厉,尽心尽力编好族谱,才对得起宗亲们的重托啊!香港海球宗亲,受老父之托,专程到三水寻访植氏始祖。他入住中旅社后,经多方查询,终于找到我了。我陪同他到始祖村、始祖陵墓拜祭,还拍了多张照片,然后,他高兴地带上我送的几本族谱,返港复父之命。1993年4月,《植氏族谱源流丛书》第一辑《植氏族谱》定稿,即将筹款付印。这是植氏宗族的特大喜事!获悉新族谱付印,各地宗亲纷纷慷慨解囊;深俭宗叔、蚺蛇村旅港宗亲国添各捐印刷费数千元,促成此事。国添还悬赏一千港元,征集本村旧谱,编入新谱保存史料,如愿以偿,皆大欢喜。深俭宗叔派车将新族谱分送各地,引起宗亲们的热烈反响,陆续送来旧谱资料,让我们编入第二辑族谱。唐朝诗人孟郊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宗亲们普遍发动起来了,形势一片大好,我们赶紧投入第二辑族谱《植氏源流》的编辑工作。在各地县志部门、专家学者的协助下,这辑族谱立足粤桂两省,面向全国,材料丰富,图文并茂,异彩纷呈。我们顺势而为之,1997年,伟年宗亲力促《封开县植氏总谱》编印出版,成为《植氏族谱源流丛书》的第三辑。随后,列为第四辑的《怀集县植氏总谱》(上卷·永固)、(下卷·诗洞)连接付梓问世。这一套五本新族谱,广受各地宗亲的赞誉,也得到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省立中山图书馆等各级图书馆,先后来电来函,要求我们赠送各辑族谱,给他们收藏,供读者阅览。改革开放伊始,各地宗亲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我们倡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私奉献!充分利用所有的人脉资源,努力提高新编族谱的档次、品位和质量。承蒙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正厅级)黄勋拔主任、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唐森教授牵头,10多位专家、学者、教授多次为植氏各辑新族谱题词、撰序,提供资料;还有为新族谱配画、书法篆刻的画家、书法家;我们都赠书致谢(因手头拮据,没钱发稿费,深感歉意)。在新族谱的编印工作中,我们义务付出,尽职尽责,力促此事圆满成功。各地宗亲送旧谱资料到土塘下村,顺便拜祭始祖的,均由深俭宗叔出资接待;也有到县志办公室找我的,则由汉坤宗亲想办法解决接待费用;真是难为他们了!两位宗亲的付出和奉献颇大,赢得宗亲们的感谢和钦敬!三水大塘“将军甲”植氏始祖陵墓,因五世祖南汉国植廷晓大将军合葬于此,自宋朝初年至今,历经千余年而成为文物古迹,名扬远近。然而,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始祖陵墓只是三个土坟(坟前各立一块墓碑)。前来拜祭的后裔子孙,莫不感叹唏嘘!族中有识之士,遂发起重修始祖陵墓的倡议,粤桂宗亲群起响应,捐款总额达六万余元。为了节省开支,我请在三水建筑设计院任职的邓以诚同学,到“将军甲”勘察地形,设计图纸,监督施工,义务帮忙,几次往返,由深俭宗叔接待。工程验收时,邓同学亲手凿开水泥平台,发現厚度不够,责令承包方重新铺砌,直至验收合格。始祖陵墓重修落成庆典之日,粤桂宗亲长途跋涉,云集“将军甲”,旌旗蔽日,蔚为大观。祭祀祖先,香烟缭绕;锣鼓喧天,群狮起舞;礼炮齐鸣,弹冠相庆;此乃吾族数百年一遇之盛事也!此举激励了各地宗亲,纷纷捐资重修祖坟和宗祠,形成热潮。2002年,驰誉世界的“中国魔水”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转制为民营企业,引起全国热议。《北京青年报》特派资深的主任记者植万禄,前来三水采访报道健力宝转制情况,汉坤宗亲嘱我全程三天陪同这位宗亲进行采访。临别之际,送给他四辑新族谱。他返京后,寄来他撰写的该报12月30日专版《三水,寻找新健力宝魔方》多份。不久,他的老家一一江苏省金湖县陈桥镇振兴村植氏宗亲,给我来信要求再寄族谱各辑几套,并介绍了金湖、洪泽两县均有约百户植姓,邻近的安徽天长、盱眙等地也有人数不多的植姓。从我们的新族谱中,获悉粤桂两省植氏人口众多,他们倍感高兴。他们的旧族谱记载的始祖,是另一支脉,估计与我们岭南始祖元真公这一支脉无关。改革开放,换了新天,我们喜沐春风甘霖,迎来了重整族纲、振兴吾族、弘扬和拓展植氏优秀传统文化的千载难逢之机遇!我们联系了粤桂两省的宗亲:新族谱广为派发后,又幸而联系了海南、四川、江苏、安徽的宗亲。对搜集到的旧族谱,我们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和利用,保存了植氏宗族的珍贵史料。族谱中重点推介植氏祖辈众多名人的事迹,极大地提高了宗亲的自豪感,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今后推进宗亲联谊工作,筹备编修《中华植氏总谱》,弘扬植氏优秀传统文化,打下了令人欣喜的扎实基础。发布:植氏总会宣传部
撰稿、植伟森
编辑:植可振、植中标
审核:植育坚
。。。。。。。。。。。。。。。。。。。。。
植家人看完你有什么感想?去“写留言”啦!
【1】怀集诗洞镇龙凤凤苑村《植氏大宗祠》重修落成庆典
【2】贺州植氏宗祠建设落成 太祖升座庆典
【3】怀集永固永良百福庄植应宵公宗堂落成庆
【4】封开县金装镇植氏金字祠堂落成庆典
【5】回顾植氏宗亲联谊会8.28现场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植氏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