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学”有啥说头?

体娱   2024-10-07 22:43   北京  

文 | 谢明宏



胡玫版《红楼梦》有两项功德,一是救了李少红,让她不垫底了。二是翻红了87版,让其经典地位更高了,“一黛不如一黛”也成为流行词。


短视频上,87版红楼正全面复兴,并带动了一场“大众红学热”,几乎可以比肩20年前由刘心武掀起的揭秘狂潮。6.3万人参与了“林黛玉模仿大赛”,在抖音获得3.4亿次播放。陈晓旭一个喝药扭头的片段,愣是成了风靡的仿妆表演。冒着被所有人嘲笑的风险哭出来,可真需要勇气。



从剧情解读到服化道,87版红楼已被捧上神坛。其实当年的群众,对于这个版本是颇有些微词的。比如觉得陈晓旭的黛玉尖酸太过,欧阳奋强的宝玉孩子气太重,贾母有些世俗不够高雅。照硬糖君说,这都是精益求精的“爱之责”,看了李少红版和胡玫版估计能老实不少。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红学”从互联网诞生。著名的“贾府吃林黛玉绝户”论调,支持的人和反对的人一样多,但仍然被胡玫采信了;“元妃夜里省亲在鸡叫之前离开”的鬼故事派,和“桃花源是死人国”一样在全网病毒式传播,最适合盛夏消暑;有人挖掘宅斗细节,解读出《红楼梦》种种阴阳怪气场面,让你怀疑自己是人情社会的大傻子;有人探索MBTI,不是判词决定命运而是性格。



其百花齐放的程度怎么说呢,朋友,你听说过薛宝钗吗?她既是深具“停机德”的封建卫道士,又是“好风凭借力”的事业大女主;既是宅斗贾母的心机女,又是蛰伏“雪洞”的索命鬼……这还是薛宝钗吗,半壁晋江女二都被你们塞进来了喂!


以前,网文写手们是照着《红楼》的模子创作了古言、宅斗;现在,互联网红学家们是看了《知否》《如懿》方“懂”《红楼》。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红楼的理解当然也不例外


三大派围攻旧红学


从五四掀起反封建浪潮以来,传统的红学流派就有评点派、索隐派、考证派、当代马克思主义红学观等。短视频的红学研究派系也很庞杂,大体可以分为宅斗派、聊斋派、翻案派等。


宅斗派主张以文本精读的方式对海棠诗社、抄检大观园、螃蟹宴等红楼大事件进行分析。何人说话夹枪带棒,何人说话暗藏讥讽,其风格与翻译官场剧的博主类似但更需水磨功夫。看完让你虎躯一震——原来人家是话里话外赶我走呢,这么多年居然没听懂!



其中名段《林黛玉的警告》,详细描摹了宝玉跟宝钗、薛姨妈吃酒时,黛玉拜访后诸人心理活动。宝玉是二傻子贪玩儿不知深意,薛姨妈想搞舆论战留宝玉过夜第二天再放出“金玉良缘”的谣言,林黛玉针锋相对步步紧逼让薛姨妈知难而退,宝钗察言观色伺机而动。


另一名段《宝钗是个无所求的人》把菊花题的考前考中考后全线复盘,认为宝钗不但提前知道了考题,还让黛玉喝了酒肚子不舒服参加考试,最后被洞悉真相的李纨判倒数第二。人家湘云也知道限韵的事,但从考场表情来看就是明显现想的老实女孩。


总之,宅斗派就是让你深感自己在人情世故上缺根弦,来世做个山东公务员,一定要好好把课补上。


“聊斋派”的前生是悼明派。后者主张全员皆死,这就为“聊斋派”的鬼话连篇做了绝佳的理论铺垫。


典型的悼明派只会告诉你书里有哪些证据暗示了明亡,什么“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啦,什么“崇祯17年,黛玉17岁”啦,需要你有一些文献底子和文学想象力。


但现在的“聊斋派”就直白多了、也刺激多了,刘姥姥暗示薛宝钗是鬼、元春夜里省亲、大观园是座坟场、石头记的石头是墓碑都是主要论点。这种“细思极恐”本来就是短视频的流量密码,配上博主的解说和阴惨惨的BGM就能把群众吓得一愣一愣。怪不得贾宝玉衔玉而生,原来是死人的玉含!再配上新流行起来的中式梦核,大热天也能看出冷汗。



流派名段《刘姥姥暗示薛宝钗是鬼》,重新解读了刘姥姥为贾府众人讲的“抱柴”故事。冰天雪地里有姑娘抱柴火,想那冰天雪地何来姑娘?抱薪不点莫非身子已冷?这就是暗示“雪抱柴”——薛宝钗已经死了!


鬼怕阳光怕热,所以薛宝钗一直吃冷香丸抑制热毒。金钏儿死的时候,宝钗给了两件自己的衣服装敛,其实是送替身。一生爱做阅读理解的中国人,终于用聊斋解码了红楼。


翻案派表面是过去的宝黛之争,但更多是对人物的全新理解。比如黛玉不仅由寄人篱下的孤女变成了继承巨额遗产的名门贵女,处事也由过去的“小性儿”转为人情练达。



王熙凤的茶众人皆云不好,唯独黛玉说还要。香菱学诗,别人都笑她只有黛玉鼓励。凤姐作诗没有底气,黛玉给她抬轿:“这句虽粗,不见下面的,正是会作诗的起法。”这不正是如今流行的出身名门、宅斗满级大女主?


红学是生活的镜子


《红楼梦》的影视改编扩大了红学研究成果的传播,不断涌现的新红学研究也反过来作用于影视改编。这个规律在多个影视版本均有呈现,每个时代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当时流行的红学研究和观念的影响。


87版《红楼》后40回剧情弃用高鹗本另起炉灶,正因为当时周汝昌等红学家爱用判词进行人物命运猜测,遂将高鹗本与判词不合者悉尽改之;胡玫版把宝黛情感解读为“阴谋与爱情”,则显然是受到了“三分钟带你理解真正红楼梦”的短视频影响;李少红的版本虽然念白太多,但鬼片氛围一直为悼明派人士热捧,这就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了。


可见文学批评和影视批评,都像诗词歌赋一样是为时而作。在拥有最广泛受众的短视频,则往往是人民需要什么,红楼梦就被解读出什么。


说宝玉和黛玉最后一面没有卿卿我我,是为了调侃当下古偶的激情热吻。也怪现在的爱情拍得太工业糖,导致大家重新发掘了“发乎情止乎礼的中式浪漫”。群众深感此处仅仅是他把她的手拉过去放在手心里,都心动得不行,现在有的剧把嘴啃烂我都没有任何波澜。



87版黛玉的翻红和再解读,在抖音是有明确传播链路的。先是黛玉喝药挑战流行,一群人没事儿学陈晓旭流泪,在自怜中达成和解。“难以想象一个千金小姐寄人篱下,她哭不是因为药苦,而是感慨命苦啊。”“其实是尝一口知道药换了,贾府衰落后用了更便宜的,她天天吃怎么尝不出来。”


后是胡玫版被群嘲,人民群众搬出87版说价值观更先进。87版林黛玉回到天上,人家问她“仙子何必早早归来?”黛玉说“我本是去还泪的,无意嫁他。”群众举大旗支持,我释怀了,黛玉根本不是什么恋爱脑!


更有把孙悟空和黛玉拉郎配的,绛珠仙子你的石头找错啦。有我猴哥在,必不让妹妹掉一滴泪。这么看,曹孟德和王熙凤的CP也不出格了。只是鲍国安老师的曹操和邓婕的王熙凤凑一块儿,每天只消动两个时辰的算计,硬糖君都怕司马懿活不过三集啊。别说,一世枭雄就应该配个手段利落的辣子夫人。



王熙凤还为职场解读提供了原型。博主们拿出协理宁国府的场面,打工人分分共情。“感觉自己站在下面,已经心慌了!”“说实话,我就喜欢这种有魄力,黑白分明的领导。”“你们都站王熙凤视角,如果我是剧里的,我应该是睡迷糊被罚的那个。”“凤姐如果是个男人,绝对能在那个封建年代有一番大作为。”


人民的红学热


2005年刘心武在《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用读判词的法子勾连人物命运和历史政治,形成了轰动一时的文化效应。因此本轮红学热,刘老师竟不借机重出江湖,倒让人感到些许寂寥。



那会儿传统红学已经半死不活了,但刘心武一出来,既有传统索隐派的架势、也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当时刘心武去王府井签售,有粉丝举着牌子“刘心武骨灰级粉丝”,结果人群挡住了“级粉丝”仨字,他本人还以为是来砸场子的——“刘心武骨灰”。


上一次红学热已经过去快20年,这中间既有传播媒介的迭代更有社会思潮的变迁。过去,普通人苦心孤诣写一本红学研究几经波折才出版。如今,你有对红楼的新解读一晚上就剪成视频、招揽起受众了。


硬糖君曾在图书馆翻到过一本《红楼梦真相》,作者刘铄是铁道技术工人,在病榻上完成了书稿。其中“虎兔相逢大梦归”一章,碍于没有更好的版本,他最终也没能得知“兔”是“兕”的讹字。现在的短视频反馈就不一样了,群众搜罗材料的智慧有时远超想象,有什么异文和其他版本,评论区立马可以找到。


上一轮红学热,人们不满它是残本,渴求讨论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这还是在走“恨红楼未完”的老路,是旧式文人的治学方法和心态。所以索隐和考据成为主要方法,目的是补遗、是还原,而不是为个人表达罗织材料。


这一轮红学热却不再拘泥于完整与否,从前八十回的内容去理解人情世故和认知世界,资料已足够。哪怕是内容啼笑皆非的癸酉本说赵姨娘攻打贾府、黛玉组织小厮防守、元春上阵杀敌也有其受众。须知天地本不全,万物皆有缺。硬糖君做出土文献时屡屡被现实痛打,这枚简牍断了就是断了,没有下截就再也不会有。


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小人物的命运。以前觉得刘姥姥是求亲靠友的活宝、是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现在想来这样闹一下够吃一年我也乐意;平儿就是夹在两个大领导之间为难的我;鸳鸯比我有见识,我竟然不知道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是好画。



从文本盗猎的角度看,话语权和解释权被分散、被去中心化。人们更多回到了鲁迅总结的状态:“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解说古偶的,找到了更高级的文本。解说恐怖片的,找到了新的唬人办法。解说宅斗的,发现红楼梦才是真正的语言艺术。


虽然其具体理论经常令硬糖君哭笑不得,但短视频红学起码完成了一件事:所谓的千红一哭和万艳同悲,女性的悲剧和理想得到了新一批读者的理解和广泛共鸣。


红学从专家民科的“我注六经”变成人民群众的“六经注我”,怎么不算一种进步呢。


四味毒叔
《四味毒叔》是由谭飞、李星文、汪海林、宋方金等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垂直文字、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