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警蜀黍先祝学生们假期愉快!
往昔欢颜,皆为青春华章。
纵有龃龉,亦作过眼云烟。
且释前嫌,莫负寒假韶光。
休纵戾气,岂容网暴肇端。
愿怀暖阳,静享假期宁安。
案情回顾
接到报案后,岚皋网警立即行动,对该网络暴力事件开展调查。查明,苏某与廖某因琐事产生矛盾,廖某为泄一时之愤、图一时之快,便将苏某的照片及二人聊天记录进行编辑,添加了如“破防姐”“拽姐”“得吃姐”等大量侮辱性标签后制作成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上。
视频一经发布,廖某的朋友便在其视频中为其“助威”,对苏某进行人身攻击,言语更甚者直接对苏某进行辱骂。致使其发布的视频热度大增,被更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网民跟评,对苏某进行诋毁、辱骂。
查明上述事实后,岚皋网警立即责令廖某对其发布的视频进行删除,并对廖某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为防止二人矛盾的激化,网警又组织廖某、苏某进行调解,在获得苏某的谅解后,二人握手言和,双方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在以后的校园生活中,将以礼相待,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绝不会再发生任何言语或者肢体上冲突,更不会在网络平台发布侮辱诋毁他人的信息。
普法时刻
校园暴力:身心双重打击
然而,校园暴力往往并非孤立事件。欺凌者和旁观者的沉默与放任助长了这种恶性循环。很多时候,施暴者在长期暴力行为中麻木,受害者也在反复的伤害中失去反抗的力量。这种循环一旦形成,不仅受害者深受其害,施暴者本身也会在暴力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网络暴力:无形的杀手
网络暴力相比校园暴力更为隐蔽,伤害却同样深刻。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言语攻击、恶意中伤、隐私泄露等暴力行为在网络空间中更加泛滥。网络暴力不仅限于个体的攻击,还常常以群体形式呈现,一旦卷入其中,受害者将面对来自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舆论攻击,身心备受折磨。
此外,网络暴力的影响范围广泛,传播速度快,往往使受害者陷入无法摆脱的舆论旋涡。一条恶意评论、一次诽谤转发,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毁掉一个人的生活。更令人痛心的是,很多网络暴力事件最终演变成现实悲剧,使人们不得不反思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的边界。
打破暴力交织:从文明相待开始
打破校园与网络暴力的交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学生之间应当学会相互尊重、理解和关爱,勇敢站出来抵制暴力,拒绝成为冷漠的旁观者。
其次,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将对网络上的诽谤、侮辱、侵犯隐私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网络空间的健康和秩序,遏制不法行为的蔓延。
最重要的是,每个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空间,都应秉持文明和理性,坚守道德底线。言行举止,皆应为他人着想,只有当每个人都学会自律和尊重,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拒绝网络暴力。
西藏网络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