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新疆首届天山文学奖颁奖典礼将在乌鲁木齐举行。
这是首届天山文学奖唯一获奖的作家,其他都是作品获奖。
王蒙先生曾在新疆工作生活了16年,能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调回北京后,他一直关心支持新疆文化事业发展,除了创作《在伊犁》《这边风景》2部作品,不论是担任文化部部长、还是以作家学者身份,几乎每年都会回一趟新疆,开展讲学、研讨、调研,进行采风、发现新人等等。
此次以长篇小说《他人的篝火》获奖的阿拉提·阿斯木曾多次撰写散文回忆王蒙先生与新疆的故事,足以见得王蒙先生在新疆文学艺术界的巨大影响力。
说到天山文学奖作品,分为两个等次,获奖作品和提名奖作品,各5部。
参评作品不限体裁,首届获奖和提名奖作品中,一半是小说,3部是散文,2部是诗歌。
今年初,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参加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和新闻出版界联组讨论时,新疆政协委员、新疆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建议研究出台新疆文学激励政策,加大对优秀作品的奖励力度。
这一建议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回应,设立了天山文学奖,并明确获奖作品每部奖励人民币50万元、提名奖作品每部奖励人民币10万元,“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奖励人民币100万元(均为税后金额)。
五部获奖作品各具特色。
阿舍的《阿娜河畔》出版之后引起高度关注,这部表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代人奋斗历程的作品,已连续获得骏马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阿拉提·阿斯木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新疆特色,《他人的篝火》写的是翻译家的生活,小说叙述语言显现格外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既鲜活、生动,又新奇、陌生,为这部作品增添了很多完全不一样的新鲜活力。大家从事的都是文化事业,面对的也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感染和感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艺术风格非常鲜明、创作理念非常成熟的作品。
叶尔克西的《白水台》,以新时代新疆社会生活为题材,作品中有驻村干部形象,也有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生活真实而接地气,可以看出新疆作家对当下现实生活的深度挖掘。
这三部作品,有兵团人的奋斗历史,有当代新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文化上表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它们拥有天山文学奖设立初衷所希望寻找到和选拔出来的品质。
周涛、章德益以及杨牧都是新疆诗歌、散文的领军人物,也是影响了新疆文坛几代创作者的代表性作家,在全国读者中也有相当影响力,为《章德益诗选》和《周涛散文自选集》授予首届天山文学奖,既是对他们的作品本身分量的认可,也是对新疆老一代作家的致敬。
天山文学奖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新疆、关注新疆文学,激发了新疆各民族作家创作热情。从新疆走出去的作家,会继续以新疆为题材从事创作,进而吸引全国更多作家来到新疆、书写新疆。
新疆是一片文学的沃土、热土,未来的新疆文学更加值得期待。
衷心祝愿天山文学奖越办越好!
来源:新疆发布
编辑:邓芳芳
审核:徐梦莉
终审:庞旭民
投稿邮箱:whdjdxy998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