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丨春节期间有那些习俗?

民生   2025-01-31 18:27   内蒙古  







 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着除旧布新、祈福辟邪的含义,也给了亲朋团聚和辛苦一年的人们放松身心一个理由。


在春节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很多流传至今,这些习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常见的春节习俗都有哪些,又有什么寓意呢?


常见的新春习俗都有哪些?



扫尘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扫尘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辟邪除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祈求与愿望。


贴年红


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称为贴年红。


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祭灶


祭灶又叫送灶,民间相传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所以在小年当天(根据南北方习俗不同日子也不同)人们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直至除夕日早晨再把新像贴上,而无论是送灶还是迎灶,都要摆置好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寄托了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守岁


守岁,根据习俗不同有两种说法,其一便是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或照虚耗等,指的是除夕夜将房子所有地方都点燃灯烛,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而另一种说法是通宵守夜(俗称“熬年”)称为守岁,就是在除夕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而民间为了阻止人们除夕睡觉,还形成了一种禁忌,说如果这晚睡觉,第二年身体就不好了,守岁是为了强固身体,延年益寿。


在古代守岁还是为父母或老人祈寿的重要方式,因此一般人都坚持守岁。从古迄今人们一直将守岁作为辞旧迎新的重要过程。


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间风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怪兽。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驱赶年兽。而爆竹发出的巨大响声也有驱邪避灾的寓意。


压岁钱


压岁钱(在广东叫做“派利是”)传说是为了压制邪祟,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通常会在除夕夜吃完年夜饭,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以祝福晚辈平安度岁


拜年


相传拜年这一习俗也与“年”兽有关,“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出来,挨家挨户地蚕食人群。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在门口,然后关上大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兽吃掉;


在古代“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拜年逐渐变成了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免责声明
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推送文章及图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及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谢谢!



来源:黔西南科普
初审:爽爽
终审:越越



公益广告展播
 
如果喜欢,请点亮看!

乌海女性
发布乌海妇女工作最新动态,展示乌海女性的魅力和风采,为妇女姐妹提供法律、生活资讯,引领乌海女性再创新功,共筑中国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