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舆情智库 & 中国工信新闻
制造业PMI时隔5个月重回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至50.1%,自今年5月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此外,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较上月上升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1%,环比上升1.7个百分点,结束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走势。
舆论观点
1
舆论认为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全面恢复迹象,政策端调控效果显著。
2
舆论认为当前制造业产业链供需两端继续回升,增长动能稳步加强,企业经营乐观向好。
3
舆论认为仍需关注出口下降、中小企业经营波动等短板漏点。
前9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超5万亿元
10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9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281.6亿元,比前8个月增加5754.3亿元,但受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及今年8月份以来同期基数明显抬高等多重因素影响,同比下降3.5%。
舆论观点
1
舆论认为尽管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但利润总额仍超5万亿元,彰显工业经济发展韧性。
2
舆论关注高技术制造业与消费品制造业实现双增长,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显现。
3
舆论预计随着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工业利润增速或将逐步改善。
ARJ21执飞最长商业航线成功首航
10月29日,印尼翎亚航空正式开通“美娜多-广州”直飞航线定期航班。这是海外航空公司首次使用国产飞机执行往返中国的国际航班,也是ARJ21飞机目前执飞的最长商业航线。航线开通初期,计划每周三班,11月底逐渐增加至每日一班。
舆论观点
1
舆论认为此次ARJ21飞机最长商业航线首航是国产民机海外商业化运营的里程碑。
2
舆论认为随着ARJ21的运营渐入佳境,更多海外订单有望落定。
3
舆论关注近期一架C909涂装的ARJ21飞机亮相浦东机场,引发ARJ21改名猜测。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关税
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30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三家被抽样调查的中国企业及其他企业将被加征税率不等的关税。正式关税政策生效后,欧盟从7月5日起实施的临时反补贴关税措施同步取消。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表示,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欧盟机构执意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并加征高额关税,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将损害中欧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损害欧洲消费者的利益,损害欧盟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境外舆论观点
1
欧洲政商界人士针对欧盟保护主义行径表达不满,担忧会加剧中欧贸易紧张局势。
2
舆论关注中国对欧盟仲裁结果的态度,猜测中国将采取“报复”举措。
3
舆论关注欧盟单独与个别中国车企进行价格承诺谈判。有观点指出这一做法既不道德,也“注定失败”。
4
部分外媒借题发挥,持续炒作中国汽车出口加剧“欧洲汽车危机”。
境内舆论观点
1
舆论认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将影响欧洲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创新发展。
2
舆论关注欧盟“关税大棒”下,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遭遇了较高的市场挑战。奔驰、现代起亚、雷诺集团和上汽集团的纯电车市占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
3
舆论认为中欧应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开发全球市场,才是真正的长久之道。
4
舆论关注欧盟寻求与中国企业私下谈判,认为应警惕欧盟“分化”中国车企。
美国敲定对华三大关键领域投资限制新规
综合英国路透社、美国之音等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0月28日,美国政府对外发布新规,确定将禁止对中国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系统三大关键领域的投资,并声称相关措施旨在防止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新规将于明年1月2日生效,并将由美国财政部新成立的全球交易办公室负责监管。据悉,新规旨在落实美国总统拜登于去年8月签署的限制对华科技投资的行政令,并于今年6月发布了对华投资限制拟议规则,经咨询及修订后,此次公布了最终规则和生效日期。
舆论观点
1
舆论认为此举表明中美科技脱钩扩散到资本市场,需警惕后续限制清单进一步扩张。
2
舆论认为新规短期内对华投资活动的影响有限。
3
舆论认为美国此举是典型的经济胁迫和科技霸凌。
美国两党议员敦促审查中国硅光子技术
英国路透社10月28日消息,美国两党议员小组近日敦促美商务部尽快审查中国硅光子技术,以防“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舆论观点
1
舆论关注中国硅光子技术发展现状,前沿部分有所突破,整体领域足够先进。
2
舆论认为当前美欧已意识到中国借硅光子技术“弯道超车”的可能,已采取多种措施弥补“技术差距”。
3
舆论认为当前我国硅光子技术仍是长期工程,距离实际落地应用仍有一定差距,建议多措并举继续开启光子技术市场。
苹果业务转移加速 印度产iPhone出口额大增
美国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10月29日,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4月至9月,苹果出口近60亿美元印度制造的iPhone,价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三分之一,这凸显了苹果扩大在印度制造业务、减少对中国依赖的努力。同日,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正在鸿海印度厂区进行iPhone 17标准版的NPI(新产品小批量试产)开发作业。消息称,这可能是苹果首次将iPhone新品的部分NPI作业,以及部分前期制造设计流程,转移到中国以外厂区。
舆论观点
1
舆论认为苹果积极扩大在印度的制造业务,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降低在华制造风险。
2
舆论持续关注苹果加快推进供应链“去中国化”的相关动向。
3
舆论认为印度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且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仍由中国品牌主导。
英特尔宣布扩容成都封装测试基地
10月28日,英特尔宣布将扩容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封装测试基地,对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增加3亿美元的注册资本,在现有的客户端产品封装测试的基础上,增加服务器芯片封装测试设施,并设立一个客户解决方案中心,提高本土供应链的效率,加大对中国客户支持的力度。
舆论观点
1
舆论关注项目新增产能将集中在为服务器芯片提供封装测试服务。
2
舆论认为面临较大营收压力的英特尔此时加码投资中国,体现了英特尔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
3
舆论认为中国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扩大在华投资。
来源:中国工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