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政知君注意到,多位省级党政一把手在《新闻联播》出镜。
近期,先后出镜的6位省级党政一把手是: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
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
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
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
上述几位省级党政一把手在谈到今年工作重点时,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科技创新。
回顾去年成绩
一个重要背景是,前不久,我国2024年经济“成绩单”对外公布——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可以说,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单”实属不易。
这样的成绩,也是全国各省区市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
近期,各地密集发布了去年的“成绩单”。比如,山东全年全省生产总值为98566亿元;湖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0012.97亿元;福建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7761.02亿元等;另据央视报道,202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
在接受采访时,多位党政一把手都回顾了去年本省份的经济情况。
王忠林提到,“湖北全力以赴稳增长、强科技、壮产业、防风险、惠民生,交出了持续向好、量质并进的发展答卷,经济总量提前一年实现了‘十四五’的规划目标,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还有省级党政一把手展望了2025年工作。赵龙提到,“(福建)今年经济总量要跃上6万亿元新台阶”“以福建经济之‘进’更好支撑全国经济之‘稳’”。
科技创新是关键词
展望2025年,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背景下,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需要各个省份共同发力。
更进一步来看,要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一重要引擎。
在过去一年,正是科技创新的赋能,让新兴产业生态逐步壮大、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同时也加速构筑了未来产业发展优势。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中央部署,地方落实。
一方面,有的省份在奋起直追。
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时,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提到了几大工程,其中一个是“科技突围工程”。
内蒙古的科技基础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不小差距。这几年来,内蒙古正在往前赶、向上攀。就在2023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部署实施了科技“突围”工程。孙绍骋曾提到,“要打破常规,在经费投入、人员待遇、要素支持、服务保障等方面采取特殊举措,该特事特办的要特事特办。”
今年1月的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内蒙古科技“突围”起步成势,内蒙古区域创新能力全国排名上升4位。
另一方面,创新强省也在持续发力。
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今年,广东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王伟中提到,“将新布局一批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力争在先进显示制造设备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做强做优支柱产业,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今年再推动超过1万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布局新产业、新赛道,打造产业发展的新支撑。”
安徽的区域创新能力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梁言顺说,“在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下,安徽已由传统农业大省转变为新兴工业大省,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据悉,今年,安徽将持续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布局实施10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激励引导科技工作者放开手脚创新创造。
他还提到,“将放大安徽科技创新优势,不断解决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的问题,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树林变森林’,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让更多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另外,林武提到,“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深入开展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构建总链长与产业链长、链主协同推进模式,不断塑强现代化产业新优势。”
王忠林提到,“将最大力度统筹资源力量,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等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每年产出6项以上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突破10项以上重大关键技术,形成20项以上标志性产品。”
“未来的竞争就是新质生产力的竞争,未来的优势也要靠高质量发展的优势”,赵龙提到,“我们将抓创新、促转型、强赋能、优环境,加快构建体现福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